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我家阳台通三国 >>第一四七章 南下
“嗨,嗨哟哟,嗬嗨,拖呀,拖、拖拖拖……” “哥几个加把劲,过了这个弯就轻松了。” “大头,你带几个人去后面撑蒿杆,把船顶出去一点,别搁浅了。” “好……” 长河险滩,泥泞的碎石沙滩上,一群光着膀子的糙汉子正扛着手臂粗的麻绳拉着纤。 此时已经过了立秋,天气转凉。 河水带着透骨的寒气,特别是这大清早的,用清水洗把脸都能忍不住打个寒颤。 船头上,卫琤看着前方数百名纤夫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汉子们双肩上布满厚厚的老茧,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日夜的血与汗,就为了两个铜板的工钱,以人力拉动几十吨重的大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黝黑的皮肤下是他们坚毅的面容,浑浊的双眼中是不屈的意志,纤绳在手掌和肩头留下火辣辣生疼的伤痕,泡得变形的赤足仿佛失去知觉一般,在尖锐的石子上亦步亦趋前进着。 像这样的场景,这千里长河上随处可见,他们拿着最低微的薪酬,从事着最折磨人的工作。 卫琤深深叹了一口气,这个时代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多到让他有了一些迷茫。 身后,时刻保护着卫琤的许褚,对这一幕仿佛习以为常。 看了看天色,许褚说道:“公子,过了前面的浅滩,再有小半天就到渡口了,咱们赶了一晚的路,你也该累了,还是进船舱歇会儿吧。” 卫琤微微摇了摇头,看着远方的鱼肚白,说道:“我不累,你去睡会儿吧,我想一个人静静。” 许褚见劝不动,不动声色的站在一旁,并没有离开的意思。 不远处,几个精挑细选的随从相视一眼,只能无奈的坐在甲板上假寐。 临近中午的时候,大船在一处渡口靠岸。 此处名为王庄滩口,过往补给的船只甚多,因为白波军作乱的关系,有官兵在渡口盘查。 卫琤等人走下船,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只认为是某个世家公子哥出行罢了,例行询问了一番后,又变着法子索要了一点好处费,便将人放行。 就在卫琤等人骑上马儿的时候,身后传来一阵骚动。 “凭什么他们就随便问几句,我们就要检查货物,你知道我爹是谁吗?啊!” 狗血剧情要来了吗? 卫琤好奇的回头看去,眉头不由得一紧。 因为那个说话的青年,手指的方向就是他,明显是有祸水东引的嫌疑。 许褚见状,与卫琤说道:“公子,我们先走吧,这种人哪里都有,仗着家里有点权势不将人放在眼里,明明几个铜钱就能解决的事情,偏偏为了面子不给,一会儿自然有人治他。” 果然,许褚话音刚落,就有一个长相粗狂的军汉,从一旁的木屋走出来。 军汉怀里还搂着一个女子,嗯,妇人……两人有说有笑的看向闹事的青年。 见到军汉,几个负责盘查的士卒急忙跑过来,指着那青年一脸不快的说了几句什么。 说话的时候,士卒还朝卫琤等人看了一眼。 那军汉愣了愣,也好奇的看向卫琤一行人,见到许褚背后的屠龙刀时,眼角不由得挑了一下。 卫琤等人相视一眼,不想惹事,挥动马鞭就朝官道赶去。 军汉看着离去的卫琤等人,神色一动,朝一旁的士卒说道:“快,去通知李主簿,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士卒愣了愣,拱手应下,又指着那个闹事的青年,说道:“那人怎么办?” 军汉眉心微蹙,不屑的说道:“一个小小的御史罢了,就算他爹是太傅又能如何?按规矩办了就是,倘若再不听话,直接把腿打折了,让他家里人拿钱来赎人。” 士卒们相视一笑,纷纷不怀好意的看向那个闹事的青年。 与此同时。 卫琤等人已经行至官道。 “公子,想必我们的行踪已经暴露了。”许褚笑着说道。 卫琤‘嗯’了一声,是他故意让许褚把屠龙刀露出来的,目的是让董卓知道自己南下的消息。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人将消息送到董卓手里,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卫平!” “在。” 卫琤朗声唤来一个长相刚毅的汉子,此人本是卫氏的一名护院,如今跟着卫琤加入城卫军当了一名教头,手上功夫不错,横练的掌法能开碑裂石。 “你先一步前往洛阳,将我的拜帖送到王允手中。”卫琤说道。 卫平微微颔首,从许褚手里接过拜帖,朝卫琤抱拳一礼后,挥动马鞭当先去了。 卫平走后,卫琤又朝许褚说道:“我们找个驿站休息半日,等人来请。” 许褚思虑一番后,说道:“若是董卓不为所动呢?” 卫琤呵呵一笑:“不会的,方才暴露屠龙刀,是告诉他我来了,让卫平去送拜帖,是第二次提醒,他现在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可能将我推到王允那边,他一定会想方设法拉拢我。” 不是卫琤自大,而是卫琤击退白波军后,已经展现出了一定的价值,再加上之前两人曾私下见过面,董卓对卫琤的推崇几乎是不加以掩盖的。 综合考虑,卫琤觉得董卓一旦知道自己到了洛阳,肯定会第一时间联系自己,并且极力拉拢。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就在卫琤一行人在洛阳城外某个驿站休息的时候。 洛阳城,太师府。 “什么,卫仲道南下了?” 董卓先是一惊,随即大喜,他说道:“好好好,刚刚得了吕布此等良将,眼下又有军师主动上门,这一波大势在我啊。” 可是,下一刻又得知卫琤竟然给王允那个老匹夫送了拜帖,董卓直接愣住了。 站在一旁的李傕上前一步,拱手说道:“主公莫急,卫仲道出身河东卫氏,这卫氏与太原王氏本就时代交好,只是一封拜帖,并不能说明什么,某愿亲往相邀卫仲道。” 董卓闻言,点头说道:“如此甚好,事不宜迟,稚然(李傕字)定要将人带回来,莫要让王允那老匹夫劫了道。” 李傕连忙拱手称是,他是诚心实意要去邀请卫琤的,董卓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拥有现在的势力,他一直认为是托了卫琤当日的神机妙算,先是料定何进必死,再是让董卓学习吕不韦把持朝政,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李傕虽然认为自己能言善辩,且略有雄才,可是与卫琤一比,他觉得自己根本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