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小地主大将军 >>第246章 商议对策
现在听张扬这话的意思,好像是要对王家动手。 如果王家被灭了,那这王家的地位不就成了朱家的了吗。 即便是不能成功,相信有了张扬的帮忙,朱家的实力会更上一层楼的。 这样的话,他应该出手帮忙才是。 可李家的事情他说了不算,得回一趟上京,和他的父亲商量一下。 “张少爷,朱家主,此次我得到消息后就着急回来,和两位汇报。” “我还的回去一趟,和我爹爹说一声,再回来。” 对于李云心里想的事情,两人并不知道。 但他想要离开的说辞,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即便是李云此去不回来了,他们也不能怪人家。 毕竟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本性。 对于张扬而言,李云能够冒险在那个树林救他,已经实属难得了。 需要知道,上次在那个树林,一不小心,就会有生命之危,甚至还会连累他的家族。 “行,那你先去处理家里的事情。” 对于李云的说词,张扬果断的回应道。 待李云离开后,朱熹对着张扬说道:“张少爷,去年我醉仙楼在大顺各地开设酒坊,花费了不少。” “现在按照张少爷的说词来行事的话,我怕我们的银两不够用。” 朱熹得说词,也是实话。 就朱家而言,在朱熹没有遇到张扬时,他的醉仙楼全靠醉神仙在支撑。 而醉神仙的利润已经被王家压榨的差不多了。 自去年得到了张扬的炒菜,醉仙楼的生意这才得到了缓解。 可后来他和张扬达成了合作,从张扬这里得到了十里香,又在各地建立了酒坊,用以生产十里香。 在他银两没有赚回来的时候又花出去了不少,这下他没有钱,确实也是实话。 “我这儿有一个办法,你看怎么样,不过最终的决策权还在你的手里,我绝对不会干涉。” “至于你同不同意,我们都会想办法对付王家。” “只不过在速度上可能有所不同。” 面对朱熹的说词,张扬略加思考后说明道。 自打他和朱熹接触以来,朱熹作为上京四大家之一的家主,并没有看不起他,反而毕恭毕敬。 可谓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朋友,他觉得他应该遵从他的意愿。 “张少爷您说?” 面对张扬如此诚恳的话语,朱熹也是感动非常。 看来张扬是把他当成了朋友,并没有利用他来对付王家,故而直接询问道。 “把你的醉仙楼出售一部分利润。” 张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醉仙楼股份化。 让那些地方的大家族来投资。 当然,他们朱家还是承担大份额,只出售一小部分利润。 这样一来有一个好处,就是一旦醉仙楼以后遇上了什么问题,有了地方实力的加入,解决起来会简单很多。 俗话说得好,猛虎斗不过地头蛇,就是这个意思。 “出售一部分利润?” 听了张扬的说词,朱熹疑惑道。 对于张扬所说的这些问题,他听所未听,闻所未闻。 “你看,现在的醉仙楼不仅是饭食还是十里香,他都是上乘的。” “相信在各地的名望也不错。” “现在对于醉仙楼的收益,朱家主是占了全部的。” “我说的利润分成就是把利润的一部分卖出去。” “当然,最多卖四成,少了一两成也可以,这样一来,整个醉仙楼还是朱家主说了算的。” “此事必须和那些愿意购买醉仙楼利润的人说明白,他们只管分成,不能干涉醉仙楼的经营和管理。” “对于那些想要给孩子留一份产业的人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实。” “只不过那些想要投资醉仙楼的人都必须要保证人品。” “为富不仁,大奸大恶之辈不能要。” “有了这一部分钱,我们就可以用来对付王家了。” “如果有一天我们打败了王家,朱家主取而代之,那获得的利润可不比现在损失的少。” 这醉仙楼可是他们家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甚至他的爹爹为了醉仙楼而去世了。 想那个时候他们朱家面对王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如果听从了张扬的意思,就能很好的分担各地醉仙楼出现的问题。 可以说他的醉仙楼在各地就会有了靠山。 如果此次他对付王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他也不至于倾家荡产。 再者还能筹集一部分银两,用来对付王家。 一直以来,他都想对付王家的。 可他的实力不允许。 现在有了张扬的这个主意,再加上张扬这个主心骨,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好,就按照张少爷所说的,我这就去安排。” 说着,一时激动的朱熹立马站了起来,就准备行动了。 “朱家主莫要着急。” 对于张扬而言,他的这个想法也算是比较超前的,一般人是很难接受和消化的。 却没有想到朱熹这就同意了他的想法,而且还打算行动。 这让张扬颇感意外,故而连忙阻止道。 “怎么呢?” 面对张扬的阻挡,朱熹不解的询问道。 “既然我们准备对付王家,那也不能让王家知道我们的真示意图。” “我们也得演个戏。” 听张扬这么一说,却是让朱熹感到了意外,连忙询问道:“张少爷这话是什么意思?” 对于朱熹的询问,张扬并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发出了一阵奸笑。 略加恢复之后,便对着朱熹解释道:“目前为止,王家对付的还是我。” “那我们两个可以来一个分道扬镳。” “在王家专心对付我的时候,你去暗地里布局,去各地积攒银钱,收购粮食,建立属于我们的粮商联盟。” “现在已经到了五月月底了,再有一两个月就到小麦收获的季节。” “我要他今年一粒粮食也收不到。” 面对张扬这样的说词,朱熹也明白。 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麻痹敌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可我们因为什么事情而产生分歧呢?” 对于朱熹而言,他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和张扬闹崩,故而也没有去想这些事情。 现在一说到这件事情,他的脑海里一片空白。 听了朱熹的询问,张扬再次发出了一阵坏笑。 这一笑,笑的朱熹心里没底。 作为一个男子的第六感告诉他,这对于他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