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小地主大将军 >>第262章 够不够
这一段时间张扬也在宪州挑选了一些商家加入到了他的龙泉。 使得龙泉的人更多了。 对于龙泉的发展,他知道张扬的心里已经有了规划。 既然张扬这么说了,那肯定就不是时候。 反正他是喝上了,他是享受到了,好看不用花钱,简直美滋滋。 即便是花了钱,在其他地方也喝不到。 不多时,阿鬼就来到了龙泉大门口。 环顾四周,就发现了一辆马车,那马车的周围还有几个仆从。 确认了目标后,便径直走了过去。 这边阿鬼向着朱熹的马车走过去的时候,也是被马车旁边的仆从发现了。 对于阿鬼,那些仆从常年跟在朱熹跟前也是认识的。 “家主,家主,阿鬼将军来了。” “什么?” 听到其中一个仆从的说词,朱熹连忙询问着跳下了马车。 对于王钰,朱熹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的。 他真没有想到王钰真的会冒着得罪张扬的风险给他递话,不由的一阵感动。 “阿鬼将军,可是张少爷召见于我。” 看到阿鬼的朱熹如同看到了救星一般,面对着阿鬼询问道。 “是的,朱家主请。” 见朱熹询问,阿鬼直接回应了朱熹询问的同时,对着朱熹行礼道。 随后两人便去了张扬所在得房间。 当老刘头等人看到阿鬼带着朱熹去了张扬的独栋阁楼时,一个个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 但现在是阿鬼带着朱熹去了他的房间,他们相信那便是张扬的安排。 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也没有过问。 “张少爷救命呀。” 待来到张扬所在得书房时,朱熹连忙求救道。 看到朱熹的样子,再想想朱熹在龙泉遭遇阻挡的情况,张扬也觉得有点儿对不住朱熹。 便对着朱熹说道:“朱家主不用着急。” “先喝杯茶。” 对此,朱熹并不想喝茶,想继续和张扬说明一下眼下他所处的情况。 可就当他的话到了嘴边的时候,王钰却是扯了扯他的胳膊,并且暗示他先喝茶。 见此情况,朱熹谢过了张扬后便拿起茶杯喝了一碗。 顿时感觉一阵清凉伴随着肠道飞流直下,整个人瞬间舒坦了不少。 “什么事,慢慢说?” 因为那杯茶的原因,此时的朱熹也没有那么激动了。 待坐下来后,朱熹便把最近发生的事情和张扬做了说明。 “原来如此。” 听了朱熹的说词之后,张扬思索着回应道。 面对朱熹的说词,确实是张扬没有想到的。 他没有想到以王家为首的那些人居然为了对付朱熹,采用了这样下三滥的办法。 是他们先出手对付他们的。 可现在他们却要利用自己手里的全是,逼迫其他人就范。 “朱家主,你借过钱的人有没有还没有向你要账的人。” “如果有,可以把他介绍来我龙泉,让他在龙泉开一个票号。” “后面来的人可以选择以后合作。” “至于提前的那些人我们慢慢收拾他们。” 听张扬这么一说,朱熹顿感惊讶。 这他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了,你就想着报复那些人了。 话说你手上现在有多少钱,能够解决我的问题吗。 “张少爷,那眼下我们该当如何?” 想到这里的朱熹也是对着张扬询问道。 “杨掌柜,你那里现在有多少钱?” 对于朱熹的询问,张扬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王钰道。 “百八十万两吧。” “不要留交易的款项。” “此后你从我这儿拿货,直接打条子就行。” 听了王钰的说词,张扬觉得还有点儿少,便对着王钰说明道。 “一百一二吧。” 得到这个数字的张扬看向朱熹道:“够吗?” 这两个字在张扬这里说的却是那样的云淡风轻。 “能应付一段时间了。” 朱熹所说的应付,当然是把借的那些票号的银子着利用这些银子还一部分,在拖欠一部分。 这样一来,他所面对的压力就会少很多。 “张少爷,门外有一个人,说是李云的仆从。” 听到李云这两个字,张扬心想莫不是李云暗中帮助他的事情也被那些人给发现了。 如果那样的话,现在的事情就有些棘手了。 朱家现在是缺钱,但不知道李家现在面临的是什么问题。 故而对着来人说道:“快请进来。” 不多时,一个中年男子便来到了张扬的书房。 看看那男子,正是上次给他送粮的人。 “你怎么来了,快请坐。” 看着张扬的举动,朱熹和王钰知道,这两个人依然是熟人了。 “张少爷说笑了,我站着就行。” 那中年男子的话语说的很明白。 在你们这些大家少爷,掌柜跟前,哪有他坐的位置。 “张少爷让你坐你就坐。” 明白了那人的说词后阿鬼直接下令道。 听阿鬼这么一说,那男子顿时不自觉的双腿一软,便坐到了王钰旁边。 要说那男子和阿鬼也是认识的,早年他可没有少挨阿鬼的打。 “说吧,你此来所为何事?” 看到那中年男子被阿鬼吓住了,也是让他喝了一杯茶后询问道。 不得不说,这大家公子喝的茶就是不一般。 当下茶杯的那中年男子这样想着,还在回味着那茶的清凉,却被一旁的王钰怼了怼。 “啊,是这样的。” “李少爷让我把这个送给张少爷。” 得到王钰的提醒后,那中年男子这才反应了过来,连忙从怀里掏出了一个信封交到了张扬的手里。 看着那鼓鼓的信封,张扬一边拆着,一边对着那男子询问道:“李少爷有说这是什么吗?” “没有,李少爷让我以最快的速度送来龙泉,我就来了。” 随即,当张扬打开那信封的时候,众人却是傻眼了。 银票。 全是银票。 信封里全是银票。 对此,王钰和朱熹放眼打量了一下,这些银票少说也有一百多万吧。 只不过这是他们两个人的保守计算。 事实上这一信封的银票足足有两百万两。 其实自打张扬和朱熹的谋划一开始,李云就知道,这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这件事情一旦发生什么意外,最需要的就是银子了。 所以当李云回到上京后,便说服了他的爹爹,开始暗地里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