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逍遥小军侯 >>第352章 功劳
什么? 搞了半天,竟然不是太子的功劳啊! 百姓们稍稍意外,心里的期待落空之际,那国相李忠,两眼却是猛然一睁。 整个人的精神气瞬间提升,达到最高峰。 李忠心道:“原来不是太子的功劳……不管是不是,太子既然已经亲口说出此话,那就表明,他将一桩天大的功劳推到了门外!” “哈哈,哈哈,如果太子一口咬定这是他的功劳,凭此大功,当能坐稳太子之位的宝座。可是他竟矢口否认……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国相李忠心里无比激动。 “太子殿下谦虚了,居功而不自傲,实乃我辈之楷模!”百姓中有人起哄。 百姓们听了这话,顿时反应过来,太子方才所言,恐怕是谦虚的话。 于是百姓们又纷纷赞扬太子品德高尚,不居功自傲…… 不过他们此番的热情,却没有方才那般高涨了…… 不论怎么说,太子都是从“最艰苦的战区”回来的人,那还是打了个大胜仗的“战区”,太子自然享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百姓夹道欢迎! 从城外码头,到凤仪门进了城,再到城中街道穿行,直到最后,仪仗队进了皇城,一路追随的百姓这才停了下来。 仪仗队进了皇城后,沿着崇礼街前行,行至正阳门前,调头转入洪武门。 过了洪武门,沿着“千步廊”一路走到承天门。 承天门前,太子从仪仗队的马车中下来,换步行,走在最前,后面跟着国相李忠,以及六部百官。 进入承天门,过端门,再到午门,接下来就是紫禁城了。 随着太子走进午门的百官,就只剩下七个人,国相李忠,及六部尚书,其余官吏则留在午门外。 午门早有太监在等候。 那太监领着太子一行人,直接过了奉天门,然后从侧边廊道通过,绕过奉天殿、华盖殿,直接来道谨身殿前。 “太子殿下,国相大人,及诸位尚书大人,请在此稍候,容老奴通传。” 那太监转身进入谨身大殿。 大殿中。 那太监通传后,陈皇还没有动,旁边的尤贵妃却已激动起身,十分激动:“皇儿回来了,皇儿回来了!” 说着,提着裙摆,就要出殿相见。 “爱妃莫急!” 陈皇赶忙叫住尤贵妃,笑道:“爱妃,皇儿就在殿外,马上就能见到,不必急于这一时半刻。” 尤贵妃猛然反应过来,忙回来坐下,欠身道:“陛下,是臣妾心急了,竟忘了礼数,请陛下责罚。” 陈皇摆了摆手,笑道:“宣进来!” 那太监领命,走到大殿外,扯着嗓子喊道:“宣太子觐见,宣国相李大人觐见,宣六部尚书觐见!” 太子等在殿外理了理衣冠,依次走进谨身大殿。 “儿臣拜见父皇,拜见母妃!” “臣等拜见陛下!” “皇儿平身,诸位爱卿平身!” “谢父皇!” “谢陛下!” 君臣见礼毕,太子等刚刚站直,就见那尤贵妃望着太子,激动莫名,正上下仔细打量:“皇儿,你……你在江州可还安好?” “母妃,儿臣在江州很好,未曾受伤或出现意外!”太子拱手。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尤贵妃重重舒了口气,虽然在昨天下午,得到江州未被攻陷的消息时,她就知道太子无恙。 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里终于彻底松了口气。 “皇儿辛苦了!” 陈皇红光满面,嘴角带笑。 说:“燕军五万大军,攻城十日,然江州城,却能始终坚守,屹立不倒,使燕军不得寸进。” “我儿啊,你是如何办到的?想必城中百姓伤亡不小吧?朕昨日已下令,免除江州三年徭役赋税,以嘉奖江州百姓之功劳!” “皇儿,快与朕说说,你是如何办到的?竟能据江州小城而坚守,那可是整整十日啊!面对燕国五万大军,功劳可不小!” “皇儿令江州小城坚守十日,拖住燕军五万大军,为后方的鄱阳王叔等,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彻底改变了整个战局!” “皇儿,你快说说,你究竟是如何办到的?” 陈皇端起茶杯,小口抿着茶水,好像等待大戏开场的听众一般。 “皇儿但说无妨,等你父皇听完后,定有重赏!” 尤贵妃笑吟吟,她此刻心情无比舒畅。 听自家孩儿叙说功劳,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人开心的吗! 太子身后,那国相李忠,微低着头,面容冷峻依旧,好像谁都欠他几百两似的,但此刻,李忠的嘴角微微上扬。 眼中精光爆闪,不知道在构思什么事。 “不不不!” 太子连连摆手,忙道:“父皇,母妃,儿臣想,你们误会了!” 陈皇和尤贵妃皆是一愣,不解的看着太子。 而那国相李忠,嘴角上扬的弧度变大,眼中精光越发闪亮,拢在长袖中的手暗中握紧。 “误会?皇儿你在说什么,什么误会了?”尤贵妃疑惑。 “父皇,母妃,江州守城拒敌之功,并非属于儿臣!儿臣在江州多日,其实一直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并未出言指点过什么。” “哦?!” 陈皇稍显惊讶,两手捧着茶杯,凑到嘴边了,却一时停住。 “皇儿你说什么?” 尤贵妃稍稍凝眉,暗中着急,心里对这个孩儿,那是又喜又无奈,哪有把即将到手的功劳往外推的! 说得好听,是心底善良,厚道。 说得不好听,那就是傻! 用这泼天之功巩固太子之位不好么? “父皇,母妃,立下此功者,乃江州司马祝修远!” “其余诸如江州刺史董诚,江州长史李林洲等,也出力甚多。不过首功者,当属江州司马祝修远!” “原来是祝修远啊!” 陈皇瞬间了然,并将此人的一切信息,在脑中过了一遍。 陈皇放下茶杯,两手拍了拍膝盖。 沉声道:“祝修远,曾以瘟疫药方,换得梁国三成贡品,此功之大,其意义不仅仅在于那三成贡品!” “朕,本就欠祝爱卿一个奖赏啊!却没想到,祝爱卿又立大功,这次的功劳,却是比上次的大了数倍不止!” “这是封侯拜相之功!” 陈皇大声做下决断。 听了这话,其余人还好,只是那国相李忠,及六部尚书等,眼睛微微眯了一下。 国相李忠的眼珠动了动,不过未曾开口劝阻陈皇。 “封侯拜相”,这可是天大的事,他们这帮文臣,一般都会竭力劝阻陛下的,这种爵位还是少封一点为好。 但是这次,国相李忠没有动,当没听到一样。 而他身后的六部尚书,见李忠未动,他们面面相觑之余,也没有任何动作。 “皇儿,快快将江州之事讲来,特别是有关那十日的,祝爱卿他们是如何拒敌的?为何能抗住燕军五万大军的围攻?” 陈皇立即又来了兴趣,在他看来,江州之功,是不是太子立下的,并不重要。 “儿臣遵命!” 太子理了理思绪,从北方草原上的“北元”帝国,遭遇自极北之地袭来的寒流讲起。 西南高原上的“大蕃”异动,导致梁国两面受敌,不能腾出手来理会陈国。 然后陈国邵州王借机叛乱,驻守江州的鄱阳王出兵平叛。 再到燕军大举南下犯边,进犯陈国鄂州、江州、宣州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