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逍遥小相公 >>第98章 一诗震惊京城
张知县的诡计,正在一点点酝酿。 如今李忠义一走,张知县便胆子大了起来,想着再次针对黑风寨。 这口气,咽不下去,因为徐七舟毁掉了他的前程啊。 若是不让徐七舟吃点苦头,他怎能甘心。 不过这些诡计,徐七舟暂时还不知道。 另外一边,周淳恰好带上货物,从南安县出发,打算再前往一次京城。 身为皇商,他要经常去京城和前线来回运送货物,有时候是他亲自去,有时候是管家去的。 这次,周淳亲自前去,还带上了他在紫云楼里面发现的那首词。 一路辗转,周淳花费了不知多少天的功夫,终于赶到了大周京师! 直接进入皇城,来到了袁大将军的府邸。 他直接走了进去,在书房内,看见了袁爷。 袁爷头也不抬:“这次运送了多少棉衣过来?” 对于棉衣,边关是很紧缺的,而袁爷在发现棉衣的情报后,也是十分欣喜,对于棉衣这批物资,最为期待。 所以,周淳一来,他便直接询问棉衣的情况。 周淳笑道:“袁爷,这次我来,带了五千件棉衣。” 五千件? 袁爷闻言,微微一诧,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好,五千件,这次很多。” 周淳点了点头,又笑着向袁爷询问边关的情况。 “听说抚临郡的李将军被您给调去了前线,前线又要打仗了么?”周淳一脸担忧地说道。 袁爷颔首:“后金欺人太甚,我大周必须组织反击一次。” 周淳沉默片刻:“这次反击,我听闻是您向皇上争取的机会,若是战败,您岂不是要承担全部罪责?” 袁爷呵呵一笑,衰老的脸上略有迷惘:“我为朝廷承担的罪责还少么?” 话题,未免有些沉重了。 周淳轻叹一声,也不再多问,而是从怀中掏出一张纸。 纸已经被裱起来了。 周淳恭敬地将这张纸递给了袁爷:“我偶然获得此词,顿时惊为天人,想着让袁爷也欣赏欣赏,便一起带过来了。” 袁爷笑了笑:“什么词?” 接过这张纸,袁爷扫了一眼,情不自禁喃喃了起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一首诗两万,袁爷的心境,忽然有一种豪放,又遗憾的感觉。 这种感觉,让袁爷心情久久不得平静。 他望着这首词,忍不住道:“好词啊,千古绝句也不过如此……” “你们抚临郡,还能有如此才华横溢的读书人吗?” 仔细看了看落款。 袁爷发现,落款处还有一行小字。 “逍遥小居士留。” 袁爷看向周淳,疑惑道:“这逍遥小居士是谁?” 周淳摇头:“我也不清楚。” 袁爷颔首:“找到他,如此才华横溢之人,不该被埋没在抚临郡,若是可以,请他来京城做官。” 周淳颔首:“我会留意的。” 待周淳离开之后,袁爷拿着这张纸,反复读了好几遍。 韵律通常,行云流水,情感饱满,让人情难自己。 千古绝句啊。 袁爷将这首词载入一边后,吩咐管家道:“把这首词,送到王首辅家中,让他欣赏欣赏。” 好事,自然要互相分享了。 更何况,袁爷是军旅之人,他欣赏诗词的水平悠闲,若是送给王首辅,说不定他会更加兴奋。 那官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张纸,立刻便前往了王首辅的府上。 此时,王首辅正在大堂内,与几位朝中大臣会谈。 所谈论的,便是此次出兵一事。 激烈争论几个时辰后,这些大臣才纷纷离开王首辅的府内。 王首辅歇息下来,王府内的管家便拿着一张纸,走了过来。 “首辅大人,这是袁大将军富商,送过来的一首词,说是邀请您鉴赏一番。”管家恭敬道。 王首辅揉了揉眉心,面色说不出的肃穆。 他今年有五十多了,两鬓斑白,可却还在为了朝廷的事情奔波劳碌。 听到这话,他伸手从管家的手中接过了这张纸。 映入眼帘的,便是水调歌头的词牌名。 紧接着,是正文。 王首辅一行一行地看着。 他疲惫的眼神中,逐渐地散发出光彩。 特别是在看到那句‘我欲乘风归去’时,王首辅竟感同身受,仿佛化为这首词中的作者,要乘风而去,奔向那轮圆月。 王首辅嘻嘻地感受着这首词中的情感,约莫半刻钟后,才睁开了眼睛。 他捧着这张纸,喃喃道:“好词,好词啊。” “乱世之中,竟还有人能做出此等好词?” “此人是谁,我想见一见。” 王首辅忽然一扫身心疲惫,变得心情愉悦起来,脸上挂着高兴的笑容。 对于这种绝世文采,他向来是几位敬佩的,也很想见一见作者本人。 然而,那管家却摇了摇头:“不知道,落款不是真名。” 王首辅看向了落款处,只见那里写着五个小字。 逍遥小居士。 “逍遥小居士?”王首辅脸上露出笑容。 “好一个逍遥小居士,找到他,我要请他入朝当官!” 如此文学才华横溢之人,又岂能不是聪明绝顶之辈,若是入朝为官,才不埋没这份文采啊。 首辅大人发话,管家便立刻记录了下来。 “这首词,是从抚临郡传过来的?”王首辅询问道。 管家点头:“袁大将军府上的人是这么说的。” 王首辅颔首:“那就通知抚临知府,让他在抚临全郡,寻找这位逍遥小居士!” 管家颔首:“好。” 王首辅笑着将这首词给拿了起来,随后吩咐人抄录了一份,又递给管家道:“这首词,你拿去给翰林院众学士欣赏欣赏。” 管家点头,带着这首词,去了翰林院。 短短几天的时间,这首词,在整个京城的官场中,风靡了起来。 王首辅,以及翰林院,对这首词推崇备至,并且由衷赞美。 不仅是王首辅下了通牒。 就连翰林院的大学士,也给抚临郡发了一道公文,希望抚临知府,能找到这名叫做逍遥小居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