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一枪刺回大唐 >>第111章 诸苯与释佛
听到蕃兵的喊话,阿史那博恒立刻怒吼一声:“和番使在此,还要问吗!要你主将出来答话!” 那名蕃兵听罢,在马上躬身施礼后,连忙调转马头,快速返回营地内。 不多时,唐兵们就见到有一名吐蕃大汉,自缚着双臂,大踏步地走出营地,踩着积雪走向宋通等人。 宋通远远地看到,连忙跳下马背。阿史那博恒担心蕃人使诈,想要拦阻却被宋通喝止。 阿史那博恒把右手在半空一挥,唐军营地中,立刻冲出前百名甲士,跟随着宋通等人前去。 仲朗杰自双臂,越走越近。本也知道是宋通带兵赶来,但亲眼见到宋通,他还是羞惭不已。 胀红了脸,仲朗杰鼓足全身力气,才勉强说道:“仲朗杰死罪,只求其他兵士无恙!” 宋通立刻走上前,帮他把绑绳松开。 握着他的手臂,宋通示意着左手拇指上的铜耳环,感慨地对他说道:“仲朗兄,若非神佛令旨,若非天意安排,我等岂能这样快就再次聚首?!” 仲朗杰低着头略作回应,再转身吩咐蕃兵们放下武械,尽皆空手走出营地。 营将梁和带领兵士,进行俘虏的交接工作。 神武营那边,留守的哥舒翰也已跑到这边,与宋通叙说作战的经过。 果然如两人事先猜想的差不多。 龙本佳巴带人前来进攻,哥舒翰由于有了提前准备,就带领唐兵奋死抵抗。 见唐兵坚守牢固,不甘白白送掉许多兵马的龙本佳巴,像是急红眼的赌徒一般,连续增兵。 哥舒翰在对敌之余,按照预想的宋通可能回来的日期,再派人秘密地联络北面军营的唐兵。 待得宋通到达之后,几方面的唐兵一齐发动了反攻。龙本佳巴别说还想得手,就是想要逃命也是不能了。 本次大战,唐方获得大胜。面对蕃兵的投降事宜,处置起来也就很简单。蕃兵们由唐兵看押着,暂时安排在原地安歇,以待唐方最终确认他们的归宿。 以往,双方的交战之后,就多有进行俘虏兵士的交换。 因此,投降的大多数蕃兵,既然知道最终会被交换回去,也并不是很恐慌。 但凡事就怕有聪明人的聪明建议,裹在其中。 有的蕃兵低声哭泣道:“唐蕃双方许久没有交战,即便是伏俟城、仲曲河一带的战斗,也都是唐方俘虏了蕃兵,而蕃方没有捉获唐兵。现在大斗拔谷的战斗也是如此,这两千余人,用什么和唐方交换回去蕃地呢?” 这个见解,很快被各多蕃兵接受。开始,还有蕃兵奢谈蕃方会用粮食、皮毛、牛马等物,交换他们回去。但不久,这些妄想就被他们自己否决了。 因为唐人有令:一个俘虏,可获得赏绢十匹。 现在两千名俘虏,不算将领,也要两万匹绢。这么多绢帛赏出,即便蕃方来交换,那得需要多少牛马来换,唐方才会满意呢? 而蕃人的兵将中,少有贵人。这样就说明,蕃地的贵人们,狠很大可能,不愿意出这么多财物来赎回这么多俘虏。 听到蕃兵中发出越来越多的哀叹,甚至是哭泣声,宋通明白原因之后,对仲朗杰说道:“仲朗兄,请告知这些蕃兵,他们本来也不都是蕃人。再者,既是投降俘虏,理应暂由唐方决定他们的去处。” 仲朗杰本也是败军之将,而且对于宋通又很有好感,只得同意这个见解。 连续安慰之下,蕃兵们再有哀怨也是无用,只得接受现实。但许多苯教的兵士,却还是吵闹不休。 龙本佳巴既然已经阵亡,他的遗体怎么安置,又成了不同宗教信仰的蕃人争论的话题。 佛教徒说,龙本佳巴每次出征前,也是要进行佛教仪轨的祝祷。既然如此,他的遗体,理应按照佛教形式,进行火化。 苯教徒们立即大怒,说龙本佳巴是虔诚的苯教徒,怎么可以按照佛教的礼仪火化呢? 即便都是苯教徒,也还是有争端:信奉山神的,说要天葬;信奉水神的,说要水葬;信奉其它教旨的,又说是火化后,再进行土葬。 总之,为如何安葬龙本佳巴的遗体,成为了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宋通对此不便参与,只让仲朗杰把蕃兵中间,信奉佛教和信奉诸苯的有些名望的兵将,聚到一起商议。 军帐内,蕃人们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几乎要动起手来。旁观的唐兵不敢插话,也听不大懂他们为此争执的各自理由,就只好持刀严备现场发生意外。 终于,佛教徒的声音先低落了下去。这是因为自己是佛教徒的仲朗杰,不断进行施压。他无奈之下,只好说自己夜里做梦,梦到佛祖寄语:顺从众人意见,妥善处置龙本佳巴的后事。 这就说明,佛祖认同龙本佳巴,即便是礼拜佛陀,也终究是苯教教徒的身份了。 佛教徒听了,虽然没能争来一次“弘法”的机会,而颇为遗憾。但既有佛祖开示,那是谁也不敢违逆的。 仲朗杰见佛教徒们安定,不敢耽搁。他立刻就请这些佛教徒出帐回去驻地,不必再参与后面的讨论。 佛教徒们陆续走出军帐,在座的除了仲朗杰以及唐人兵将之外,就都是诸苯教众了。 这些信仰不同教义的人,再次争论起来。现场也就并未因佛教徒的离去,而清静多少。 仲朗杰只得趁着这些人争吵的时候,凑近那名颇为龙本佳巴宠信的苯教师的耳边,低声要他及时控制局面。 苯教师听罢,只得鼓足勇气,接连怒斥众人,指责他们让龙本佳巴的魂灵不安。 世间恒久的简单道理,并非是信仰而是强权。虽然教义不同,但现场的苯教徒们,见到一向受到龙本佳巴重用的苯教师恼怒,也就生出敬畏心来。 他们纷纷躬身施礼,表示不敢多做争执,只要苯教师做事能够尽可能服众即可。 这样的局面,得来不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苯教师当即做出决议:对龙本佳巴东本的遗体,立刻施行天葬。 诸苯教徒们面面相觑,再略微低声争辩几句仪轨形式后,也就都同意下来。 为了使得诸苯教徒们安心,苯教师也就尽量让不同教义的徒众们,尽可能多地委以不同职责,来参与为龙本佳巴即将举行的天葬仪轨。 众人听罢,立刻都是欢悦。 他们站起身来,向宋通等唐将、仲朗杰,以及伟大的,这个可以调和诸苯内部矛盾的苯教师,一一躬身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