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这鱼钩我不敢用 >>第34章 网刘村
“老爹肯定把他们气得够呛。”丁小波笑道。 “爹在村口大摆巨鲛宴,请边上村子的人都来吃。虽然怕龙王降罪的人有不少,但最后还是凑了十来桌。 为什么这次去抢巨鲛肉的人会有这么多?都是在老爹那里尝过甜头的。”丁大年忍不住嘴角微微上翘。 “大哥相信海龙王降罪的说法吗?” “大哥一直相信生死有命,老爹没回来,那就是他的命,没他海龙王什么事情。”丁大年目光转向远处的夜空。 “大哥是有啥事儿要跟我交代?”丁小波觉得大哥今天等他回来可不是光聊巨鲛这么简单。 “周封派人找了我,许诺老爹欠的钱可以一笔勾销,只要我去帮他打理渔船。” “什么渔船?”丁小波听着感觉不对。 “一条外洋渔船,签五年死契,不过有工钱也不算低。”丁大年也没有对丁小波有过多隐瞒。 像丁大年这的资深渔民,如果给他一条外洋船,一年能赚多少钱? 周封不用算盘就能算出来,刨去各种开销,大几百贯的收入是没跑的。五年,如果不出意外,那就是两三千贯。 对周封来说,有这样的回报率绝对算得上是一笔爆款投资了。 可对丁大年来说,风险比常规渔船大了几倍不止,人更是得有大半年待在岛上和船上,基本算是卖身给了周封。 如果签了这契约,要让大哥在今年跟丁慧慧完婚也是难上加难了。 “大哥打算什么时候签?” “再过个把月吧。” 丁小波知道大哥是想再多攒点留给家里,毕竟这个家现在就靠老娘一个人补网。 “你得答应哥,这事儿千万别跟老娘说。” “好。” “……” “照顾好娘和小妹。” “嗯。” “……” “大哥明日出门,记得带走桌上的水煮蛋。” “……好。” 丁大年对二弟的淡定有些不适应。本想着二弟肯定会搬出丁慧慧和老娘来劝自己,自己也想好了说辞,却没成想一句没用上。 丁小波没有劝大哥,是因为知道劝了也没啥用。他不打算等了,明天一早就走一趟去网刘村,以免夜长梦多。 第二天大清早,丁小波跑去抹香鲸搁浅的海滩看了一眼。 经过一天一夜,鲸鱼骨已经有些泛白,内脏估计不是被村里的狗吃了,就是被海浪卷回了海里,现场已经看不出太多血腥的痕迹。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对鲸鱼的骨头下手了,五六个男人正围着鲸鱼的骨架敲敲打打。等他明日再来这里,这副骨架估计就没了。 回去休整完,两碗稀饭下肚后,丁小波就告别孙氏出发去网刘村。 网刘村就在丁家村边上不算远,步行过去也就10多里地。 丁小波走在村里缝隙有些大的青石板路上,推敲着即将跟刘老爷子会面时的说辞,阿黄在前面带路。 “丁小波,你就这么着急去见你的死鬼老爹?” 听着有点尖锐又有些不大利索的口音,丁小波就知道是二伯家的老三丁青云。 丁青云比丁小波小两岁,以前也都在一起读书,但因为父辈有矛盾,这小辈之间自然也就互相不对付了。 丁青云跟丁石一样,也是去书院混日子的,所以一有机会他就会找丁小波的麻烦,只不过丁小波多半会无视他,这让他非常不爽。 “你爹已经被海龙王给收了,下一个就是你大哥,你可别着急,马上就轮到你了。”见丁小波没反应,丁青云就继续加大输出。 阿黄忍不住回头叫了两声。 “阿黄,随他叫吧。”丁小波依旧没有回头看他。 “丁小波,你狗仗人势!”丁青云气得大叫。 “阿黄,不许笑!”丁小波刚一说完,自己也笑了。 丁小波一直觉得他这个二伯给小儿子取的这名字有点过犹不及了。 丁青云也感觉到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羞愤之下就蹲下身去捡石头,准备把气撒在阿黄身上。 他才刚蹲下身,还没够到石头,阿黄就突然低吼着冲向丁青云,把他吓得一屁股摔坐在地上。 “丁小波,你完蛋了,就乖乖等着海龙王来收你吧!”他很快又爬起来,撒腿就跑,边跑边骂。 “这小子在路上逢人就说你跟丁叔的坏话。”丁石走上来说道。 “精明了大半辈子的丁海成却生了个傻儿子。”丁小波有些感慨。 “我姐看到丁青云的老娘昨儿也抢了一大块鲛肉,这小子要是没吃,我就跟他姓。” 丁石一大早还得去李夫子那儿读书,明显是打不过家里的两个女人。 “你就安心念书,争取替我们村考个秀才出来。” “我宁愿家里也欠点高利贷啥的。”丁石哭丧着脸说道。 “你再忍忍,等过段时日,我兴许能给你谋个差事,保准你娘和你姐都不会反对。”丁小波虽没有具体的安排,但想着应该会有机会。 “真的?你可别骗我。” “真的。我先走了。” “你去哪儿?” “网刘村,我爹有些事情还没了结,我得去一趟。” 两人聊了一会儿后就在一条岔路口分开了。 丁小波出了丁家村,翻过一座小山,走了半个时辰就到了网刘村。 跟连块石碑都没有的丁家村相比,豪气的网刘村在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置上明显更上档次。 一座大气的牌楼立在村口,光从这个门面就能看出这个村子的不一般。 虽然网具运输基本走的是水路,但丁小波在还没看到村牌楼的时候,脚下通往村口的路就已经变成了青砖路。 走过牌楼后,脚下的路又给换成了青石板搭配青砖的。 清一色的青砖墙,房顶的瓦片都码得整整齐齐,除了几乎每家院子里都插满 竹竿有点影响视觉体验外,这村子绝对算得上是前世的高档小区了。 阿黄一进村子子,村里的狗就知道了,两只一大一小的黄狗在前面的路口看着前来的一人一狗,并没有叫。 阿黄看了眼前的两狗,又看了看丁小波。 “去吧。”丁小波意会,便放阿黄自由活动,自己则开始寻找刘老爷子的住处。 院子插的竹竿自然是织网用的,用来固定渔网的几根经线。看着家家院子里不断摆动的竹竿,就知道村民都在织网。 虽然在丁小波的眼里,这村子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但却没啥声响,这就给人一种诡异之感。 村民都只顾着织网,连说话的功夫都没有,这难道就是所谓的闷声发财? 如果窝在家里织网就能发家致富,那谁还愿意冒险出海捕鱼?可现实却是方圆百里,只出了这么一个网刘村。 说到底,渔网在这个世界并没太高的技术含量,一般渔民只要有心,自己就能折腾出一顶像模像样的渔网出来。 网刘村之所以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网刘村,除了刘老爷子的先祖把织网这门手艺吃透了外,更重要的是刘氏之后的几代人包括刘老爷子在内都在用心经营刘氏网具这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