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这鱼钩我不敢用 >>第374章 财富密码
一艘拖网渔船,只要别太贪心,让网吃个四五分饱,十五个人就能进行从下网到收鱼的全套操作。 若是有足够的后勤保障,也就是提前安排好足够多的收鱼船和人手,一条拖网渔船,只要不出意外,就能在半日轻松超过一顶大型围网耗费一整日的渔获量。 今日的这三顶网,从下网到收网,也就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 等众人将鱼都运回丁家村,离太阳下山还有两个时辰。 这一趟出海,东海合作社算是满载而归。不但捞到了二十多吨的鱼虾,还白得了两艘中型渔船,再加二十六口人。 这几人只要没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一般官府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然像王贤栋和他手底下的几个骨干,那可都是有案底的,少不得要在牢里关上几年。 当丁小波等人乘着东海一号回村的时候,丁家村码头早已是一派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景象。那场面堪比之前百花戏班子来村里唱戏的时候。 虽然这批渔获之中也有不少的好货,比如大规格的比目鱼、竹节虾、白蟹等,若是运到城里也能卖不少钱,可丁三妹也懒得折腾了。 除了留出一部分在码头直接开卖,大部分要么送人,要么拉倒食堂,改善伙食。 剩下的海货,不管好的坏的,丁家村这边专门开辟了一个大块区域供周边村民前来采购。 当然海鲜的价格也非常便宜。 十只左右一斤的大海虾,七八文钱一斤。 半斤一只的鲳鱼只要三文钱。 一斤左右一只的白蟹三文钱。 小娘蟹贵一些,四只一斤的五文钱。 大小鱿鱼都是一斤三文钱。 各种新鲜的小杂鱼两文钱一斤。 …… 除了新鲜的海鱼,边上还有直接卖海鲜串的。 这次捞了不少的鮟鱇鱼,大大小小的,至少有两吨,肉丁小波打算用来做烤鱼片,就是鱼肝实在是有些可惜。 东西是好东西,可不耐储存,而且城里人也不懂吃这个,以后倒是可以研制出一款熟食,开发城里的市场。 眼下时机还不成熟,就只能半卖半送,刚刚剖出来的鮟鱇鱼肝,一斤只要一文钱。 还有鱼肚,也是一斤一文钱,这样的价格,简直就是在做慈善了。 丁家村新式渔船大丰收的消息,早就不胫而走,所以吸引了更多的外村人来一探究竟。 走路来的,坐船来的,在拖网渔船回村之前,至少有四五百人已经在丁家村码头附近晃荡了。 丰收是真的丰收,一地的海货,要不是人手多,不然怕是等鱼虾都臭了也分拣不完。 因为来的人多,丁家村这边是边分拣边卖,除了要用来做铁板鱿鱼丝、虾干和烤鱼片的原材料,大部分海货直接就地转卖。 不少活络的海鲜贩子挑挑拣拣拿走了至少三分之一,剩下的大部分都被前来看热闹的外村人给带走了。 跟海鲜一起被带走的,还有一则消息,那就是东海合作社用一条船,花了半日光景,捞到了十万斤的海鱼。 今天刚刚使用过的拖网,清洗干净之后,就晾晒在东海一号上,不少人都看到了,而且回去之后,就给画了出来。 这新式渔网的作业原理,哪怕是渔户家里的孩童也是一看便知,可是个渔民都知道,这种类型的渔网,只存在于想象里,要是想从脑子里拿出来直接用,那是绝无可能的。 因为有无数的前人已经跳过这个坑了。 可东海合作社这次却成功了,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不少原本就是织网匠出身的人,一看就知道问题的关键在那些奇怪的配件上,可那些奇奇怪怪的配件,在画出来之后,反而更让人看不懂了。 一些实干家知道,光靠想是没有用的,得实践!所以,这一夜,在丁家村附近的十里八乡,有好几个拖网的测试项目启动了。 鱿鱼丝和烤鱼片的制作工艺,在不久前,丁三妹就让人给琢磨明白了,而且制作工具也在李翔的铁匠铺里给定制了好几套。 之前成品已经托忻州在甬州城里做了口味调查,收获了不错的评价。 盐、糖和脂肪这三样东西组合在一起,口味再平淡的食品都能成为珍馐,就更别说新鲜的优质海鲜了。 处理过后,一共还剩下两到三吨,也就是六千斤左右的原料,加工之后,至多还能剩下三成,也就是两千左右。 鱿鱼丝和烤鱼片因为样貌新奇,滋味不错,而且保质期还长,忻州打算包装成高端海货,先主要供应城里的大中型的酒楼,做下酒菜。 部分也可以卖给大户人家做吃食。 定价均在在一百五十文左右一斤。 等丁小波这边的产量上来之后,忻州就打算将这些海货铺到临城和苏城。 在拖网还未普及开来之前,这烤鱼片的生意,估计也就丁家村能做得起来。而丁小波也决定将提高拖网渔船的作业频率,只要天气合适,就打算二到三日搞上一次。 这次拖网作业,现场卖货所得,加上加工出来的成品预计销售额,总共不会超过四百贯。 虽然是小钱,但却足够人工开销,最关键的是,这次只是试水。海货生意走的本就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只有量上起来,才能实现财富效应。 东海合作社眼下股东招募计划才完成了不到一半,却已经在附近这片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只要有好的项目,就能招到足够多的人。 所以,只要能捞到鱼虾,这海货生意就做得起来。 而且第二艘拖网渔船也会在五日内交付,到时候两艘船一起作业,一趟至少能拉回四十吨的海货,能养活不少人。 正所谓训练和赚钱两不误。要是以后能达到十艘拖网渔船的规模,这收入当然也能往上翻个几番。 这次被拉回丁家村的二十几人虽然不是附近村子的,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要不了多久,肯定会有债主上门。 这些人,虽然暂时被丁家村收留,但除了他们自己的意愿,还得经过背景调查和一段时日的考察,才能确定是否能够留在丁家村。 虽然在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可事实上,最缺的其实也是人,不过是那些对现实不妥协,肯付出心力来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