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重生大明之秦王 >>第五十六章 进京
卫国公府 邓娇正在哭泣着,埋怨朱樉。 “你怎么还呆的住?圣旨已经不是说的很清楚,母后病重吗?” “身为人子,听闻母亲染病。还不第一时间赶回?母亲会怎么看?其他人又会怎么想?” “百善孝为先,你可是母后最在意的皇子。” 邓娇听闻圣旨中的内容后,在朱樉回来时便一直哭哭啼啼。 朱樉越听越火大,直到无法忍受,大吼一声。 “你给我住嘴。” 邓娇吓住了,她还从来没有见过朱樉发这样的脾气。 看朱樉黑着脸,眼睛死死盯着自己的模样。简直就像要吃人。 “还愣着干什么?赶快收拾东西,我们马上出发。” 朱樉再次朝着邓娇吼叫,离开房间直奔卫国公府教场而去。 再急他也需要集结自己的卫队。小心驶得万年船是朱樉的做事原则,因为他深信越安全的地方往往越危险。 停止哭泣的邓娇,也不是朱樉故意针对他,朱樉只是想发泄。 的确,邓娇说的很对。 身为人子,怎能不在床前尽孝! 老话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自己连回都没回,是不是更加不孝! 不能因为皇后马氏不是自己的母亲,就无动于衷。 毕竟自己占据了朱樉的身体,享受着大明第一亲王的待遇。为朱樉尽孝心,理所应当。 “王爷!” 张强,巴雅尔这几日时间也是悠闲。朱樉的安全他们毫不担心,有卫国公府负责。 卫国公戎马一生,他家的护卫与朱樉亲兵相比,自是不弱。 再说朱樉四门不出,整日陪着娇妻,怎么可能会有危险? 除了在街上溜达喝花酒以外。两人就是呆在教场,请求卫国公府的老兵们,帮忙训练亲卫。 听到卫兵高喊王爷,两人急匆匆赶到。 “王爷。” 两人身披甲胄,微微躬身。 朱樉点头:“不错。” 精兵就是练出来的! “马上集合,咱们去南京。” 一千骑兵聚合的速度是非常之快,原本就在教场训练。当集结号吹响,便各自奔跑回马厩牵马。 朱樉也骑上自己汗血宝马,大手一挥。 “出发。” 出得卫国公府,邓家人已经在府外等候。 朱樉看去,除了这些时日经常见到之人。还有十几名有着军人气质的中年,列队站在邓老太公身后。 “王爷,这些都是有德亲近之人。” 邓老太公走到朱樉身边,为他身后十几个中年人介绍起来。 “随着有德离去,他们便决意留在邓府为有德守墓。” 说起邓愈,邓老太公有些感慨。 天妒英才! 老太公心里是这样评价邓愈的。 “但老朽以为,战场才是他们的归宿。王爷身处边陲,应该更需要他们,也请王爷带上他们。” 邓老太公说完,朱樉细细数了一下,有十五个人。 这十五个人,立马半跪。以军礼的姿势,对朱樉道。 “参见王爷。” “都起来。”朱樉回道。 “今后,你们就是秦军了。既然老太公讲,你们都是岳父身边的老人。那就是自己人,以后无须多礼。” “谢王爷。” 对于一直严密关注朱樉的邓家人来说,他们当然知道朱樉在西安发布的条例。 朱樉让他们起身,他们立马站起,抬头挺胸目视朱樉。 “这些人虽然一直担任有德亲兵,王爷切不可小视他们。不是老朽夸海口,他们的军事才能,可比肩将军。” 邓老太公与朱樉走在前面,再次小声对朱樉说起这些人的重要性。 朱樉点头,一个将军和一个士兵。外在就能看出,这就是气质。 “老太公放心,本王会让诸葛军师考校他们一番。果真有才,自不会埋没了他们。” 朱樉可不会因为是邓家推荐的人,就大开方便之门。 邓老太公也理解,他并不因为朱樉这样说话而尴尬。 成大事者,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 像这十五人的人事任命,不甘心做闲散王爷的朱樉。更加不会轻易安排进入要害。 “全凭王爷安排。” 朱樉点头,看向已经准备好的卫队。挥挥手。 “老太公保重。” “出发。” 千骑立动,跟着朱樉的马步。向着城外而去。 这时候,朱樉听见后面有喊声。 转头一看。 “怎么把邓娇忘了!” 邓娇出身卫国公府就注定不是淑女类型。她身披红色甲胄的样子,犹豫战场上的女将军。 邓娇骑着战马迅速靠近朱樉。 “没心没肺,少了我你难道没发现?还是故意?” 朱樉尴尬笑笑,并不理会邓娇。而是拍马而走。 邓娇看朱樉的样子,就知道真是把自己忘了。也不纠缠,在她看来。或许这也是理所应当。 毕竟如今的大明朝,刘皇叔的名言,还比较吃香。 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南京 大明帝国的中心。 今日的南京城外,可谓一大盛世。来自西安的秦王朱樉,将会马上抵达。 除了朝廷安排礼部负责接待,皇子,大臣们大都也来了。当然,这与朱樉藩王身份有很大关系。 如今的朝堂并不平静,朱樉的到来让各方势力有了拉拢的机会。 特别是以为胡惟庸为首的文官集团。 胡惟庸,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 也是李善长推荐,在去年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今年开始,一股莫名风暴不知从何处兴起。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针对宰相胡惟庸的。 胡惟庸能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岂是等闲之辈。 他当然也发现了有人针对自己,经过他自己的调查。所有不利自己的言论,全部来自皇宫。 这让胡惟庸灰心,自知命不久矣。他将是继杨宪之后,又一个限制皇权的丞相。 胡惟庸作为百官之首,也来到了城门口,并且站在第一个位置,等待迎接朱樉。 他如今想做和正在做的事情,既然皇帝不能接受。那么他的希望,就只能寄托在二皇子秦王朱樉身上。 虽然不知道,朱樉会不会支持自己的主张。 但以朱樉在西安的所作所为,显然不是为了强大皇权这一点。也让胡惟庸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