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17章 双壁陨落
张延赏一看揪韦皋耳朵的小姑娘,瞬间脸都青了。 女孩子大声喊道:“这是谁家小子!居然敢轻薄姑奶奶。” 没想到能从一个女孩子嘴里听到这话,都大吃一惊。 “丫头,不在家里待着,跑这里来胡闹。”张延赏呵斥道。 众人这才知道眼前这个能把沙场上大战而面不改色的少年制得死死的丫头,就是张延赏的女儿——张宁。 张宁却不肯听爹爹的话,大声道:“爹,这小子轻薄我在先。” 家丑不可外扬,张延赏起身呵斥道:“胡闹!这里是你能来的地方吗?还不把韦皋给放了。” “我不。”张宁反而用了劲儿。 拧得韦皋一阵龇牙咧嘴。 众人哈哈大笑。 杨错也跟着笑了起来,记得在正史里,韦皋可是张延赏的女婿。今日意外相见,看来果然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啊。 不过,张延赏可不知道这些。他气鼓鼓的迈出脚步,准备武力逼迫女儿松手。 这时候杨错给张宁解围道:“张长史,都是小孩字嘛,何必计较呢。” 张延赏这才停下脚步,毕竟杨错的面子不能不卖。 杨错站起身来,绕过桌案,来到张宁面前,微笑着说道:“张小姐,这位是我的家童,请问他到底把你怎么样?如果很严重,我饶不过他。” “他……他……”张宁脸上飘过红云,吞吞吐吐地道:“我在来的路上,正好遇到了他。他……一下子……总之……你不要放过他。” 杨错有些明白了,逗她:“你想说的,我都知道了。但是你把他这样拧着,我不好问他呀。不问清楚,又怎么惩罚他呢。” 张宁歪着头想了一下,不情不愿的松开了手。 韦皋像脱缰野马似的躲到杨错身后,一只手拼命地揉耳朵。 张宁瞪着他。 杨错转过身来,看着韦皋。 韦皋却不敢看他,嘟囔着:“什么都不说了,都是我的错。主公,你罚我吧。” 杨错其实也不打算惩罚韦皋,毕竟他刚刚经历了一番血战,怎么能惩罚功臣呢? “姑娘,我看这样吧。韦皋是我的家童,他做错了事。我这个当主子的,应该为他承担责任。”杨错笑着对张宁道,“要不这样吧,我代他向你道歉。” 杨错说完,向张宁抱拳行礼。 张宁没有刚才的气焰,默不作声。 杨错逗她:“还不够吗?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保证满足你。” “哼!”张宁指了指韦皋,“我要他给我做书童。” “不行!”韦皋强烈反对。 杨错看了眼满眼渴望的韦皋,笑着问张宁:“没有别的要求吗?” 张宁肯定的摇头。 张延赏忍不住:“丫头,别胡闹。” 然而张宁梗着脖子,不肯松口。 杨错微微一笑,向韦皋道:“这可是你的错,现在别人要你做书童,这可没有办法的事啦。” 韦皋急了:“主公,我还要跟随在你身边,征战天下呢。” “去给张长史的女儿做书童,让张长史没有后顾之忧,也是在帮我。” “主公……” 韦皋急得直跺脚。 谁能想到战场上的厮杀汉,居然这幅窘态,都不由得笑出了声。 满堂大笑。 和政郡主起身道:“小姑娘,既然你这样想韦皋做你的书童,可以。” 众人瞬间把目光集中到她的身上,都想知道郡主接下来怎么说。 韦皋尤其关注。 接着,只听和政郡主道:“本宫刚到岐州,身边除了翠画以外,再也没有可以用的女官,你就做本宫的女官吧?” “我……”张宁刚要开口。 张延赏却拦在女儿面前,向和政郡主叉手道:“多谢郡主,能得到郡主抬爱,臣与小女倍感荣幸。”说完,跪拜在地。 张宁一看父亲这样,也就跪拜在地。 这件事,算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随着李倓的到来,杨错可以更加光明正大的行使权力,整顿岐州。首先是以李皋的名义,向岐州其他郡县发布政令,命陈仓、虢县、普润、岐山、岐阳、郿县等县令来岐州参见。 前面因为李皋初来乍到,杨错又是戴罪之身,不方便见他们。导致源洧有机可乘杀了进来,好在杨错将他彻底击败。 与这同时,潼关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皇帝敕令传至潼关军前,边令诚得意洋洋的拿着敕令去见封常清。 封常清看过皇帝的敕令后,对西面叩首道:“臣知道自己该死。然寻思统兵大将应死于沙场,而不是污了自己人的刀。”说完,自刎而死。 边令诚命人将封常清的尸体放在粗布草席上,在厅堂等候高仙芝巡视回来。 高仙芝回来,刚到厅堂门口看到草席上躺着的封常清的尸体,顿时流泪。飞奔到封常清身侧,看着这个昔日的同袍,不觉泪流满面。 边令诚手持敕令,喝道:“将军,陛下敕令,汝速来领命。” 高仙芝擦干眼泪,到边令诚面前跪着领旨。 边令诚宣旨道:“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行军副元帅高仙芝,调度乖方。前有失陕郡百里之地,后有克扣军饷。朕闻治军先治将,则军令行焉。着将高仙芝速斩于潼关,以儆效尤。” 高仙芝听了,自辩道:“我失去陕郡百里土地,固然当死。但克扣军粮根本是子虚乌有,求上使明察。” 边令诚冷笑道:“少废话,速度领死。” 高仙芝对左右问道:“大丈夫死则死矣,但恐留污名在世上。在座诸位可愿意为我作证,证明我没有克扣军粮。” 左右齐声道:“可以。” 士兵呼声震天,让边令诚不禁后退一步。 高仙芝望着封常清的尸体,从容笑道:“封将军随我在安西,始终担任我的助手。我走后,封将军又接任节度。今日共同赴死,莫非是天意乎?”言讫,抽出佩刀自刎。 附近众士兵看到两位将军先后亡故,都流泪不止。 边令诚恐引起军队哗变,不敢惩治这群士兵。只令人将尸体就地掩埋,自认为是仁至义尽。 高仙芝者,高句丽人氏。少年戎马,后纵横西域,征讨小勃律等都是其军事才华的体现。但贪财灭了石国,导致唐廷在西域的声望大跌。惜哉悲哉! 封常清者,蒲州猗氏县人。少年时孤苦无依,漂泊无际。在高仙芝的任用下成功步步高升,远征大勃律也是其才能的体现。如此良将,最终冤死刀下。 《新唐书·封高列传》道:观杨国忠之奏事,边令诚之护戎,又掣肘于军政者也,未可偏责三帅,不尤伊人。后之君子,得不深鉴! 三军失帅,玄宗皇帝立刻起用病重在家的哥舒翰,召为兵马副元帅,统兵八万前往潼关据敌。 哥舒翰早年酒色财气样样没有荒废,如今到了还债的时候,早已是疾病缠身无力再统军镇守潼关。于是上表推辞,皇帝不许。 李亨进言道:“哥舒翰重病在身,已经是强弩之末。这样的将领,派往潼关是不行的。请陛下再派别的大将前往镇守,实在不行,耳臣愿领兵死守潼关,保大唐社稷。” 玄宗当然不许:“太子位居储君,不可轻易离开。当此时刻,岂能前往据敌。哥舒卿家一定能够带兵平叛。” 杨国忠也跟着拍马屁道:“陛下英明,哥舒翰一定能不负众望。” 相比于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些西域的大将,杨国忠更信任哥舒翰一点点。 李亨还想再劝,玄宗直接喝退。 哥舒翰看陛下心意已决,只得勉强起行。 玄宗又以田良丘为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起居郎萧昕为判官,蕃将火拔归仁等各率部落兵,随哥舒翰前往潼关御敌。 然而哥舒翰的确是病重,已经无法料理沉重的军务,只能把军务交给田良丘打理。田良丘一介书生,岂能统军。又把骑兵交给王思礼率领,步兵交给李承光率领。如此这般瞎折腾,导致唐军上下兵无战心。 潼关这边已经乱成一锅粥,而北面少了皇权的掣肘,却有声有色。 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抵达振武军驻地,立刻命使者传令北方还心存大唐的军队前来集合,一起平叛。 第一镇兵马是金微都督仆固怀恩,他率领大军一万最早抵达郭子仪帐下。 郭子仪得知后亲自出帐迎接,以示隆恩。 见到仆固怀恩,双方相互见礼。 郭子仪看到仆固怀恩身后跟着红衣女将,于是问道:“请问,仆固将军身后跟的是谁啊?” 仆固怀恩回头望着女将,一脸得意地笑道:“这是我家二女儿,仆固绰。” 今年十五岁的仆固绰,一袭红袍腰挂唐刀,手拿马鞭威风凛凛。 听父亲说到自己,她上前行军礼。 郭子仪见仆固绰英姿飒爽,丝毫不输男子。笑道:“仆固家有女如此,真是一大福气啊。” 仆固绰道:“去年蒙陛下赏赐紫叱拨,今听说逆贼安禄山叛唐。特来追随将军,讨伐逆贼,上报国恩,下安黎民。” “壮哉!”郭子仪激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