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87章 兵败山倒
“主公,辛将军说的不错。卫常宁肯定以缓兵计等待杨武旭的救援!”王他奴接口说道,“乘着杨武旭还没到,咱们不妨攻一攻。鲁口城的守备力量似乎并不强。说不定能逼迫守兵开城。” “谢将军,辛将军,你们各领本部铁骑,环绕鲁口城奔驰,尽量把声势搞大。”一拍大腿,张忠志沉声下令道,“再寻数十名大嗓门地士卒去喊话。” “是!”众将应下,呼啸一声离开。 狂劲地号角穿云裂空,如闪电划破长空,如轰雷憾动天地。 “轰隆……轰隆……”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中,四千余铁骑如同奔腾汹涌的狂潮,席卷一切。 大地在铁蹄地践踏下无助地呻吟,城池在势不可挡的狂潮下变得弱不禁风。 城头的守卒惊慌失色,甚至不敢眺望城外的情形,索性就躲入扶墙后。 “开城生,顽抗死!”奔驰中的骑兵突然暴喝出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六个字。 “再不开城,老子杀光城里的人!”辛忠义策马挺刀指向城池,嗜血地喝骂道。 但很快,他的喝骂中止了。 城楼上突然出现的身影,让他险些楞立当场。 非但辛忠义,连谢遵,甚至是留守主阵的王他奴、张彭老等人都面色大变。 出现在城头的,正是辛忠义、谢遵、王他奴等将的家人。 不多不少,一家一位——辛忠义的父亲,谢遵、王他奴的长子,张彭老的三弟…… 比较奇怪的是,张忠志的家人并未出现。 “卫常宁,我要剐了你!”红了眼的辛忠义破口大骂道。 然而,所谓的“剐”,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被推出来的,基本都是这些恒州将领的至亲,他们不可能不顾忌。 于是乎,声势骇人的“吓城”行动中途夭折。 望着一众垂头丧气的部将,张忠志几乎要将手中的令旗捏断。 卫常宁的这一招实在恶毒,几乎是兵不血刃地瓦解军中将领的斗志。 同时,这也无可非议地证明了,他已经死心塌地投靠了杨武旭。 面对这近在眼前地鲁口城。 努力了四个时辰,最终很可能还是一场白功。 这仗,还能打下去么? 张忠志感觉自己心中的阴云似乎变得越来越浓厚——杨武旭,你到底想做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拖延四个时辰的时间么? “当然不是!”杨武旭没有用言语来回答,用的是行动。 就在张忠志心生退意之时,数骑惊慌失色的斥候飞驰而至,带来了发现大队骑兵正在接近的噩耗。 是战?是撤? 是凭“以逸待劳”的优势争取击溃敌军,还是保持实力,暂时放弃恒州? 两难啊! 在张忠志的左右踌躇中,杨武旭赶到了。 “先生的计策果然成功了!”只片刻的工夫,经验丰富的杨武旭就看“穿”了张忠志的大军,以四个字对其做出了评价,“外强中干!” 眼前的这支铁骑,已经完全失去了汝州初战之时的锐气与锋芒。 军卒动作迟缓而略显慌乱,这不仅仅是出于生理的原因,更由心理上的影响。 列出的阵形,也只能说徒有其表。 “天神在上,保佑你的子孙吧!”杨武旭拉下盔下的鬼面,长枪高举过头,声震长空地狂吼道。 “天神在上,保佑你的子孙吧!”一万三千余契丹骑兵齐呢呢地举起手中武器,形成一片刀山枪林,狂暴地呼应着杨武旭。 一踢战马的腹部,杨武旭策马跃出主阵,长枪直指张忠志所在,厉声狂喝道:“张老狗,可敢与我一战!” 张忠志面色铁青,恨恨地盯望着杨武旭,却不敢开口应战。 很显然,杨武旭的单挑,张忠志自家人知自家事,怎么会答应这场主帅之战? 到了这一刻,张忠志才彻底地抛去了撤退的念头。 事实上,现在就算想撤,也已经撤不了了。 “谁敢与我一战!”见张忠志不回应,杨武旭继续狂傲地挑战。 杨武旭一人一骑突在阵前连番邀战,仿佛要一人挑战敌方全军的狂放表现,使得契丹骑兵们的士气飓升至顶点! 契丹人最重勇士,最敬勇士,当年的杨光翙能得到赫赫名声,正是因为其无可抵挡的悍勇。 今日的杨武旭,正如那时的杨光翙。 一万余契丹骑兵完全是自发地齐声狂吼起来,为杨武旭助阵。 与契丹骑兵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张忠志的铁骑士兵们心神剧颤。 士气呈直线下降趋势。 今天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太戏剧性了。 先是气势汹汹地杀到鲁口城,随后却是长达两个半时辰“莫名其妙”的枯等;搞什么“环驰逼降”,而后却又放弃…… 铁骑士兵们脑子一片混乱,实在经不起折腾。 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一齐涌了上来。 此刻,面对杨武旭嚣张的邀战,己方将领的居然没有任何回应,就成了士气暴跌的直接导火索。 “老子要宰了你!”终于,辛忠义按捺不住心中的暴怒,飞马出阵,直取杨武旭。 “辛将军……”张忠志想要阻止都来不及。 见有人出战,杨武旭狂啸一声,策马如电一般迎了上去。 五个回合后,长枪从辛忠义的后腰贯入,枪尖自肩胛骨穿出一尺多长。 尽管如此,他仍然还活着,然而却是生不如死。 随着长枪缓缓竖起,辛忠义还在鲜血淋漓地抽搐挣扎,就一支被铁签刺穿的山鸡。 杨武旭用一只手擎着贯穿辛忠义的长枪,另一只手自由地操纵着缰绳,示威一般放缓了速度,在两军阵前奔驰着。 所有的张忠志铁骑士兵都呆呆地望着他,只觉脚底一股股地凉气上泛。 “将军神威!”契丹骑兵再次发出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 “这一仗,已经打不下去了!”对比了双方兵卒的士气后,张忠志得出了一个悲哀的结论。 本应是以逸待劳的,怎么会变成这样? 心态全然失衡的张忠志,思维已变得迟钝。 他怎么也想不出这其中的原因。 杨武旭仍在邀战,但却没有人再敢应战。 猛地一把甩掉枪身上的辛忠义尸体,杨武旭举枪虚刺向天。 庞大的契丹骑兵军阵列出现了惊人的变化,两部契丹骑兵脱离了主阵,一左一右地朝奔驰了开去。 张忠志眼睛一紧,并没有因为两部契丹骑兵的离去而欣喜。 因为他知道,这正是契丹人展开攻击的前奏。 如同猎食地狼群一般,一部负责正面驱赶,其余的负责猎杀。 那两部离去的契丹骑兵,正是为了去充当猎杀者的角色。 然而,张忠志此刻却不能下达撤退的命令。 一旦现在撤了,在无法摆脱杨武旭的情况下,撤退很可能变成彻头彻尾的溃败。 张忠志没有行动,杨武旭却也不着急进攻,到后来居然让那数千契丹骑兵下马,休息了起来。 然而,饶是如此,张忠志也不敢进攻。 契丹人是马上民族。 他们能够在你无法想象的时间内上马完成战斗的准备。 相比之下。张忠志的铁骑们却不敢效仿对手下马休息,他们没有契丹人那能耐。 风越来越大,天渐渐地黑了。 奇怪地僵持状态仍在继续着。 所不同地是。,契丹人居然开始生篝火,烘烤起肉食来;而张忠志军却只能保持着戒备状态。 他们不但要留意正面的杨武旭,更要提防分散开来的两部契丹骑兵。 晚风中的凉意越来越盛。 身体、精神的双重疲惫折磨着张忠志军中的每一个人。 “咱们的形势明明很好,怎么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张彭老一拳捶在腿上,愤懑地说道,“杨武旭那混蛋到底施了什么妖术?” “主公,还是撤吧!”谢遵沉声向张忠志劝谏道,“末将来殿后挡住杨武旭。主公先撤回冀州,然后再想办法夺回恒州。” 他的话里,已经有了交代遗言的意思。 张忠志流露出一丝苦笑:“有那么容易撤么?一旦撤了,还真能回得了恒州么?” 看着在火把光辉下,显得无比苍凉的张忠志面容。 几员大将脑中几乎反映出的同样的内容——张忠志老了。 大名鼎鼎的张忠志,真的老了! 连撤不撤,他都无法做出决断了。 就在这时,敌人的号角很突兀地响起,瞬间打破了夜色的安宁。 随之而起的,是震天动地的喊杀声。 杨武旭的进攻开始了! 并且是三个方向的全面进攻。 号角声迅速演化成刀枪碰撞的铿锵之声和撕心裂肺地惨叫声。 等到了天明,激烈的战斗暂时告了一段落。 依靠谢遵的死战阻挡,张忠志很幸运的脱出了契丹骑兵的围杀。 跟随在他身旁的骑兵已经不足三千。 其余的人,不是战死、被俘,就是在撤退中失散。 然而,张忠志此刻已经顾不到这些。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逃往冀州,先保住自己的性命。 知道杨武旭绝不可能轻易放过自己,所以除了几次短暂的休息外,张忠志甚至不敢多做片刻的停留,一路奔逃,过安平县,穿鹿城县。直到越过陆泽县时,才稍稍放心。 再有几十里,就能进入冀州。 到那时,差不多也就安全! 寻了一片树林,张忠志引军入林休整。 安排好斥候,张忠志席地而坐,悲哀地张望着残余的骑兵。 一万三千骑,只剩下了不到三千。 辛忠义等将领战死,谢遵、王他奴不知生死,仍然跟随在张忠志身边的大将只有张彭老一人。 这一战,绝对是完败。 可悲的是,失败的原因居然还是没能明白。 骑兵们利用剩余的粮食生火造饭,一些人甚至没等到熟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接过亲卫奉上的饭食,张忠志正待食用,却突然被什么声音吸引住了。 声音越来越大,甚至连地面都开始颤动起来。 马蹄声,而且是来自东面的马蹄声! 杨武旭绝不可能超到前面去,那这支骑兵到底是谁? 急匆匆地上马骑行到林外,张忠志发现那支骑兵已经相当接近了,近到可以看清对方的旌旗。 “张宝忠!”看清了旗帜,张忠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将捆缚严实的张忠志扔到杨武旭跟前,张宝忠大笑:“总算没有让你失望,人给你逮来了,除了少了几根寒毛,什么都没缺!” “张将军,多谢。”杨武旭抱拳。 张忠志扭头看向张宝忠,破口大骂:“张宝忠,我对你不薄啊,你居然帮助外人这样对我。” 张宝忠冷冷一笑:“派人暗中监视,这叫对我不薄。” “给我等老弱驻守易州,还说不薄。”张孝节也冷声道。 “留我做人质,令郎还几次三番羞辱于我,这也叫不薄。”张孝义怒气十足。 张忠志顿时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