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奇幻 >>暗凰斗,倾城宠后 >>第六十六章 大皇子出风头

第六十六章 大皇子出风头

烟雨季节总是绵长的,细细的风,细细的雨,夹杂在一起,吹在脸颊上,让人舒服的像是能够放下世间一切争斗。 烟雨楼是方圆百里内最大的酒楼,高高的楼台仿佛矗立于九天之上,能够包下这里的人,不仅富,还要贵。而未来三个月,这里都是齐元恒的地盘。 “最近大皇子风头可真是盛,竟然能够连连破了几桩大案子,怎么从前没看出他还有这方面的天赋 。” 说这话的南宫毅刚从外面进来,扯着桌上的杯子灌了一气,这才在齐元恒的目光中连连改了口。 “我都忘记了,现在大皇子已经是贤王了,还得尽快改了称呼才行。” 齐元恒无奈的摇了摇头,转头看着窗外不断从空中落下的绵绵细雨,深邃的双眸中满是思索的味道。 这些日子以来,大皇子的确是风头过盛了一些。 先是西部大旱,他竟然想到了从各位命妇的身上下手,以鉴宝的名义使得她们将宝贝拿了出来,紧接着又循循善诱,让她们不得不将宝贝现出来,捐献给西部的灾民。 紧接着,又迫使朝堂之上的达官贵人门一同开仓放粮,原本无比紧急的灾情,瞬间缓解了不少。 西部大旱之后,紧接着又是北方边境的战乱,原本齐元恒多少有了一些兴趣,打算难得的进谏一二。熟料大皇子直接赶在了诸位皇子之前,上奏‘驱蛮十三章’。 奏文一出,震惊朝野,十三条建议,足足有八条被应允,不过一月,战局明显改善。 除了这两件大事以外,还有三五件小事,无不凸显了大皇子的盛名,因此三日之前,圣旨已下,封大皇子齐元毅为贤王,赏金银宝物无数,更有府邸一座,甚至听说父皇还有为他增添封地的念头,只是怕他年轻气盛,所以才作罢。 只是这些日子以来,朝野之中前去贤王府巴结的人,可谓络绎不绝。 事情一件接憧一件,就像是专门为了打压齐元恒一般。 “贤王,只希望是真的贤。” 齐元恒端起桌上的一杯茶,悠悠的说道。 “哦?” 身边的南宫毅与诸葛鸿互相看了看,随后纷纷疑惑道:“太子这是何意?” 齐元恒并不作答,只是细细的品着手上的茶罢了。有些事情,没有必要说的太明白。 “五弟在那边如何了?” “太子爷倒是真的兄弟情深。”南宫毅答到,“一切安好,事情和计划的同样顺利,昨儿个还收到来信,心中竟也提到了贤王——看来贤王此番作为,却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啊。” 说到此处,南宫毅话锋一转,轻笑着说道:“我说太子爷,你难道就不担心?万一哪天,那贤王抢了一些不该属于他的东西……” “那也要他抢得走才行。”齐元恒淡淡的说道,“人前做出的样子,又有何惧?” 话里有话。 南宫毅明显愣了瞬间,待得明白过来齐元恒话中的意思时,竟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手上扇子一打开,慢悠悠的摇着,笑声从嘴角溢出:“不愧是太子爷,倒是自信的很。”齐元恒没有回答,而是放下手上的杯盏,站起身,走到窗边。 房间之中莫名的沉寂下来,似乎有着悠扬的曲子从烟雨楼的深处传来 。 “本太子似乎许久未曾上朝,明日……便破一回例吧” 次日清晨。 太子府上下清闲了许久之后,今日终于破天荒的从四更天开始变忙上忙下了起来。 太子许久没有上朝,前天晚上才薰的朝服放置在托盘中,由侍女端着一路送到了太子的房里。连带着配套的首服、足服、配饰等等,一排四个侍女鱼贯而入。 更衣、洗漱、整理、用膳……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上朝,可是做起这一套繁琐的事情来,齐元恒仍旧是信手拈来,一举一动之间满是皇子应有的贵气。不骄不躁,待得一切收拾妥当之后,驶向皇宫的车驾已经在府门口等着了。 “太子殿下。” 清脆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即将乘上车驾的齐元恒转身,便见泠烟手上拿着一分帛书走了过来。 泠烟不慌不忙的走到车驾旁,将手上的东西递了过去,这才开了口。清晨的露水凝聚在她的头发上,润湿了几缕发丝。 “西部大旱刚过去不久,虽赈灾得到了解决,可是却仍有大量灾民向着京城涌来。太子殿下多日没有上朝,今日前去,皇上必将询问一二。” 言尽于此,齐元恒已经知道那帛书之中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虽说贤王想出的法子解决了赈灾的银钱问题,可是灾民却不是那么容易能够解决了,更何况随着干旱一同到来的将是接下来一整年的西部问题,身为太子,虽然因‘病’留在府中,可是却也不是毫无作为的。 这份帛书,只怕是泠烟见到的他昨夜随手放置的应对策略,这才如此匆忙的送了过来。 “多亏了你,否则今日,我就要忘了这事了。”齐元恒轻笑一声,伸手将泠烟鬓边落下的一律碎发拂到脑后,这才说道:“外面更深露重,你本不必亲自前来。” 泠烟眼中闪过一抹笑意,“太子爷若是再不抓紧些,怕是要迟了。” 齐元恒这才转身上了车驾,随着车驾摇摇晃晃的向着皇宫去了。 马车穿过喧嚣的路段,齐元恒坐在其中,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片刻之后,才睁开眼睛。 掀开帘子向外看了看,见马车已经行驶了大半路程,这才将帘子放下。视线不经意的瞥到旁边放置着的出发时泠烟交给自己的帛书,便随手拿了起来。 修长好看的指尖将帛书展开,帛书之上几处娟秀的字迹瞬间跃入视线之中。 原本自己以为总结出来的对策已经算是完整了,可是没想到她竟然能够看出许多不妥的地方。 一个总管大局,另一个抓住细处。他们两配合,真是怎么看怎么完美。比如自己所想到的由朝中大臣或者家族自愿联名施粥所设置的施粥地点,本以为足够完善,熟料她竟然能够点出三处不方便施粥的位置,又重新添了几处上去,并且还明确的写出了施粥时需要的东西还差些什么,注意的事项有什么,颇有一部分是自己没有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