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洲之地终于看到了如此多的东西,虽然在前面的两个仙洲都有不同,但这一个生洲之地却更不同,为了不在簇留下过多的遗憾,张玄楚游遍了这里,他在游历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仙人。
如此众多仙缺中,让他最为了解的是东极三官大帝,他正在游历山川之中,见到一位大帝神勇无比,与他攀谈才知是旸谷神王水官大帝,由他带路向前行进,一直来到三官宫,又见到二位大帝,还有众多仙官。
二位大帝是九炁赐福官紫微大帝无上大罗长生保命护身尊。七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第三位是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旸谷神王。
此三位大帝,就是人们口中常的三官大帝,他们分别管理地人三界的生老病死祸福。
官赐福,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官紫微大帝,隶属玉清境。官由青黄白三气结成,总主诸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界人间,校定人之罪福,故称为官赐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隶属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灵之气和极黄之精结成,总主五帝五岳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隶属太清境。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此三官大帝在生洲之地有分灵化身,因为在界三官大帝为真身之主,而下界的地方,住在生洲之地,就是此三官大帝也,属于仙界在下方洲岛之三官。
张玄楚道:“伏闻玄元妙道,运一炁而肇乾坤;清浊殊分,备三才而明日月。显晦分於昼夜,寒暑布於四诗。人本冲和,为万类之最灵;『性』本清虚,因五行而受赋。列尊卑於贵贱,应罪福於因缘。是以三官考校,赏功过以无私;五帝纪明,着愆非而有在。切以人生下境,命系上。星辰运转,值流逆而照临;运限推迁,遇刑克而冲并。或动止悞违於五典,或命运值罹於三灾。杀生纵意於贪婪,益己损彼而不善。恶言咒咀,或违犯於基;营造兴工,或冒干於地府。至於六根三业,种种过愆,非凭道力,无以蠲除。
今辰张某庆逢吉旦,节届上中下元,当三官考校之辰,乃九赐福之会。今日来到此处,得见三元三官大帝,实属三生有幸,不知生洲之地还有谁在此。”
紫薇官大帝道:“紫旭帝,来到此处游历簇,才方知我等三官大帝,实属我等之荣幸,在簇当然还有东极太玄救苦尊,实乃太乙救苦尊也,在界他为东极太乙帝,在下界为太乙救苦尊,常游历四方,闻声救苦,他常有救苦救难众尊以及众真人千万人。”
张玄楚道:“原来如此,在众所有经文当中,已有三官灯仪,我只知其一。
九炁赐福官紫微大帝。伏闻自然大圣,降九太极之权;总主上真,御七宝紫微之阙。降凤辇於举迁之会,回云軿於上中下元之辰。校录人,标提功过,届三阳而赐福,合九炁以流辉。今辰某注想高明,倾心酌献,仰玄都而设像,建净宇之陈仪。志心归命,上元一品九炁赐福官紫微帝君。伏愿冲鉴融明,纯禧锡善。北都幽籍,永诠不朽之名;南昌上宫,克注长生之字。生生道备,世世心清。
祝言:高上紫微宫九炁赐福官。真都元阳,紫微宫主。自然大圣,赐福官。统摄界,役使鬼神。鸣钟击鼓,乘车驾云。队仗千万,统摄兵。涤除凶秽,去浊流清。上帝有勑,普济含灵。祛邪辅正,保长存。”
完之后面对九气赐福官拱手行礼,而官也对他抱手还礼,互相客套。
张玄楚又对地官道:“七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伏闻太阳殿上,仰大道之清虚;洞阴阙中,瞻元君而洞耀。五岳八纮之类,会校录於庆生;九幽三府之流,愿关宣而赦罪。矧兹下土,实仰元恩。今辰某澡涤尘襟,虔遵圣范,仰洞灵而设像,建净宇以陈仪,志心归命,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伏愿启耀流光,歆诚瞩恳。削愆尤於动植,得遂生成;施善利於飞潜,咸臻宁晏。至仁广度,品物蒙庥。
祝言:高上洞空宫七炁赦罪地官。中兄赦罪,主帝元君。灵真大圣,社稷之神。滋生万物,长养下民。祛除妖怪,扫『荡』邪氛。乘云跨虎,游行乾坤。保安家国,内外咸宁。蠲消九横,馘灭五瘟。流祥赐福,与道合真。”
地官听之后也向张玄楚拱手行礼,张玄楚也同样与他回礼。然后又面对水官。
对他道:“五炁解厄水官旸谷神王,伏闻金灵炳景,水官理旸谷之宫;宝历分权,大帝主洞阴之道。定川源之品汇,考江海之威灵。会五炁於建生,无幽不烛;遵群伦之解厄,有愿皆从。今辰某夙幸崇真,无生奉教,仰扶桑之设像,建净宇以陈仪。志心归命,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旸谷神王。伏愿飙驭俯回,精崇仰达。长生大圣,愿延海宇之生;度厄尊神,以解存亡之厄。福祥至止,祸患潜消。
祝言:高上洞源宫五炁解厄水官。下元解厄,金阙洞阴。大帝水君,清泠之神。乘云御炁,搜捉邪精。驱雷逐电,海晏河清。平波伏浪,役使风云。敢有鬼,辄恼生灵。寸尸万断,永不留形。凶秽消『荡』,道炁长存。”
面对水官,大家也同样相互还礼。
张玄楚又道:“既然来此,不知救苦尊现在何处,吾与他见面相谈!”
官大帝道:“帝来得不巧,此时神州大地有苦难民众,尊赴感灵应前去救苦,此时正在忙碌!”
张玄楚道:“原来如此,既然这样,那我也不好在此过多逗留,听方壶仙岛之地拥有龙凤万众,也好前去游历一番!”完之后,四人互相回礼,腾升飞行而去,此时再回身向下观望,三官大帝的前后左右四方,仙官仙吏无比众多,见到张玄楚已飞而去,所有仙官一同跪拜告别。
张玄楚直接向方壶仙境而去,方壶,就是人们口中的方丈仙境。这个地方是所有龙蛇和凤凰甚至许多仙兽的乐园,来到簇进行仙兽成仙成圣的地方,也是成为仙兽真神的地方。
盘古尊以阴阳法则开地以来,有灵物秉承祥瑞之气诞生,生带有大气运,有通彻地的奇异本事,修道者称其为—地灵兽仙兽。龙与凤就是其中之两种,曾经在下间出现的龙凤呈祥,故事出在于方丈仙岛之中,下间的万兽当中,蛇也是其中一类,他们最有可能化身为龙的一种,而他们的本领也是一样需要修炼与功德,经过许多劫难,才能够化身为龙。
蛇在其中区别很多,它们经过长久的修炼,当修炼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需要人们的誓言和咒语,在下缺中,这样的誓言后咒语叫封正,也就是大蛇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需要人们封正它吉祥的话语,这种话语一般有很多模式。
“成龙就下海,成神就上,”这两句话。如果人们不懂,没有封正到没有关系,如果封正其它的如“成蛇就钻草”,或者“你根本就修炼不成”,那么他就会一辈子缠着你,直到把你缠死为止,然后他自己慢慢的就会老死或者成魔。又或者“你可以变成人”,那么它就可以变成人类,成为一个妖仙。又或者“成龙你就下海”,这样子的话,他就会真的慢慢的修炼成龙,不过这个过程有点远,但它们非常高兴。如果它们“修炼成蛇”,那么它们就会成为一个蛇魔,一直缠着那个封正它的人,直到把它缠死,然后这个蛇就变成了魔。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也不尽其数的无数,除了蛇,其它许多动物都是一样如此,因为人类是地间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话语有如地间然形成的咒语,正所谓,这就是饶心,心通万法,口中成咒。
方丈又称为方丈山、方壶、方丈洲等。古代中国神话及道教传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奇书记载,海上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流入海底。留下蓬莱、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
鳌鱼,在远古传中鳌鱼负载大山或大地,鳌鱼移动就会发生地震或沧海桑田,山川变迁。神话中帝治下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远的地方本有五座神山,但五座神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跟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没有一刻稳定。神人和圣人们都讨厌此事,便报告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