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之后,我常常会想清楚了才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姐姐的事情上除外)。因为常常想清楚了才说,所以其实真正了解我的人,也没有几个,一个合格的成年人是懂得隐藏自己的。
做了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心理就有了许多的负担,为了那些想说却不能说的话,连唐宇风都不能说。我总说我在自己老公面前从不忌讳什么,事实上不是的!我会更加注意。像在医院里说的那些话,真的是我脑子短路了才说的。事实证明,有些话是会带来伤害的;事实证明,不恰当的话是会破坏感情的。事实证明,做个谨言慎行的人是十分必要的。
我没有心思操心刘晓悠的问题,我自己的生活还有很多麻烦呢!苏阿姨的女儿那么强烈地反对苏阿姨在我们家做阿姨,我不得不把这个问题放在首位。如果不能做好苏阿姨女儿的工作,大概最终苏阿姨会离开我们家,那我得重新物色一位靠得住的阿姨,这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诗韵又要重新适应一位阿姨,诗韵才刚适应了苏阿姨,这样总是更换阿姨,我也担心诗韵会失去安全感。
有时候真的想干脆自己辞职在家带孩子好了。现在物资条件好了,孩子在物质上是应有尽有的,很多人一计算现在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说现在的孩子幸福。可是我们家的几个孩子,我觉得都挺可怜的。
浩浩和小宝是留守儿童,小宝现在看姐姐的眼神跟浩浩一岁左右的时候一样,审慎地在想“这人是谁呀!”
姐姐偶尔抽空回去抱抱她,她就哭,就像是被人贩子抱着了一样。马上翻身找我妈妈。姐姐很心酸,孩子何尝不心酸。
浩浩现在懂事了,动画片里看到小朋友都是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他们的亲子关系是那么地亲密,他也会幻想和自己父母的点点滴滴,尽管不在身边,他看姐姐的眼神总是向往的,总是觉得那是他最亲的人的。
每次视频的时候,听到浩浩说想妈妈,想要过来,姐姐就会哭,然后爸爸妈妈要花很多的心思,用很多的办法来哄浩浩,吃着好吃的,在游乐园跟小朋友蹦蹦跳跳的时候,暂时把妈妈这回事忘了。看浩浩开心了,爸爸会问他“不去妈妈那里了,就跟爷爷在老家,好不好?”
浩浩有时候会说,“好,给我买好多好吃的,好多玩具就好!”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会说“我想妈妈,我要去妈妈那里!”
孩子真实的想法还是想妈妈,想要跟妈妈在一起的,这是再好吃的食物,再多的玩具也替代不了的。其实我们都非常地清楚,只是现实状况让我们很无奈,所以希望可以用美好的食物,精美的玩具来充满孩子的内心,然而,这并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这是爸爸说他老了,愿意退休的理由。姐姐是不可能像我一样,直接辞职在家带孩子的,没有人可以负担她的生活,她必须承担起生活的重压。父母终究会老去,自己的生活还是要自己来负担,她还有两个孩子。那么孩子想妈妈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爸爸妈妈过来。
两个孩子,妈妈一个人带不了,大家一起做事,一起生活的话,大概还是可以的。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反向过年的新闻,孩子回家不容易,往往都是父母迁就孩子,到孩子工作的城市过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体现父母的伟大,我也要向她们学习才行,到现在还是自我了一些。
跟浩浩说了要带他来找妈妈,以后就跟妈妈一起生活,他很高兴。说去妈妈那里过一段时间再回老家,他说再也不回来了!听上去很没有良心的感觉,其实他只是害怕跟妈妈分离,毕竟上次跟爷爷奶奶回来的时候,只说是住一段时间就去妈妈那里,结果住了一年多。
然后说了要到妈妈这里来,又过了一个多月了,还在老家,他便总是问,什么时候到妈妈那里去。
小宝还没有概念,每天过着正常的日子,倒是还好一些,或者离开老家,她还会有一阵子的不适应,但是有了浩浩的前车之鉴,大家都不想她跟浩浩有同样的经历。
我原以为,爸爸妈妈是真的老了,干不动了,生意不好做了,不想做了,才答应来帮姐姐的。听到妈妈说是浩浩想他妈妈想得紧,忽然很心疼我的父母,不过爸爸说人挪活,树挪死,人就是要不停地适应形式的,人生有不同的体验也不是坏事。妈妈也是成功的总是那些爱折腾的人!希望她们来这边都会过得好吧。
浩浩他们有分别之苦,诗韵也好不到哪儿去,跟阿姨呆的时间,比我这个妈要长得多,有阵子她跟阿姨比我亲,换了阿姨还找了好些天,但是我丢开她,她却不见得会找我。当然,长大一点了,自然还是我亲我的,我很清楚,浩浩是我妈带大的,他不是跟他妈更亲吗!
还是先解决诗韵的阿姨问题,没人带可不行。
不知道苏阿姨女儿是不是因为父母离了婚而性格大变,可是她的父母是在她二十岁的时候才离的婚,至于吗?又不是小孩子。
我跟苏阿姨仔细地了解了一下。苏阿姨说她女儿是看不得她过得不好,然后总觉得她过得不好,尽管苏阿姨本身不觉得自己过得不好,跟她女儿说觉得自己现在这样挺好的,女儿就发脾气,说苏阿姨不思进取。苏阿姨说她女儿小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是个天真善良,活泼并且乐于助人的孩子。
可是现在句句话都表现出看不起苏阿姨,看不起她的工作,看不起她的朋友,看不起她的生活方式,好像从前她们是过的贵族生活一样,为这,苏阿姨跟女儿吵过很多次。现在两个人都没办法正常沟通了,以前还只是关起门来在自家里吵,现在她都不顾有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