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武侠 >>随缘的佛门日常 >>第77章
随缘有些无奈,倒不是嫌弃陈云樵。 佛说一切众生,均应有缘得闻佛法,这是慈悲,更是公平。 不能因陈云樵愚笨,就嫌弃他,剥夺他得闻佛法,亲近佛法的机会。 况且他虽然愚笨,虽然颠三倒四,虽然连意思都无法理解,但他认真。 陈云樵对背诵佛经的认真程度,超越了三藏跟随缘自己。 三藏跟随缘自己都是聪慧之人,用三藏系统的话来说,就是与佛有缘,颇具慧根,天生就是学佛的料子。 正因为他们聪慧,什么东西一点就通,什么东西念两遍就会背,随缘并不知道佛法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多难。 眼下教授陈云樵,随缘知道了。 不管陈云樵是迷信也好,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也罢,至少他这段时间里诵念的经文是做不得假的。 况且,抱有目的怎么了? 随缘自己尚且无法做到完全不抱任何目的地诵念佛经。 他还没见过不抱任何目的地诵念佛经的人呢。 教了一会儿陈云樵,随缘收敛了思绪,不再想警兆跟黑雾,认真做起了早课,做完早课,吃了早饭,两人迎着朝阳重新上路了。 在关内道的时候目之所及,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出了关内道,一路行来,尽管并没有看到什么饿殍遍地,赤地千里的景象,但与一百多年前他进长安相比,已经荒凉了许多。 以前可供落脚化缘的村庄,现在已经有许多变成了残垣,只有坍塌的屋顶,烟火熏烤的漆黑痕迹,诉说着曾经的繁荣。 永州府界碑处的茶棚早已消失,茶棚处长满了杂草,上面有几颗手腕粗细的树苗,已经吐出了绿芽。 被师叔一掌灭掉的人更是连一点儿痕迹都没有了,官道另一边的树林里,只有生机勃勃的草地。 行过永州府,又走了几天,远远的就能望见兰因山了。 望着逐渐熟悉起来的景色,随缘却开心不起来。 以前走过的小路,现在脸啊路的影子的看不见了。 那片光秃秃的乱葬岗,现在还是光秃秃的,只是地上的石头多了许多。 凭着记忆,随缘在山里绕了一天,终于在拨开一人高的枯草后,得见小镇子的真容。 在武德年间开始发展,到贞观年间繁荣起来的小镇子,此时已经没有了人烟。 卖肉的张屠夫,卖茶水的李大娘,早已化作一抔黄土。 小镇上最富丽堂皇的勾栏院早已倒塌不知多少年,其上荒草丛生,甚至有野鸡筑巢其内,有人走过去,漂亮的野鸡咕咕叫着,扑棱着短小的翅膀在荒草地上滑翔。 随缘踩在荒草上,脚下捻了捻,从土里拨弄出一块焦黑的木炭,拿着木炭,沉默不语。 “走吧,上山看看。” 随缘招呼着陈云樵,转身出了小镇。 上山的路早就消失不见,陈云樵走在前面,一手牵着马,一手拿着砍刀,一路披荆斩棘,趟出了一条小路。 一路走走停停,一路辨别方向,两人最终来到了一座破败的小寺庙前。 “……因寺” 寺庙门口挂着的牌匾已经掉在了地上,“兰”字不知哪里去了,只依稀辨认出后面的两个字。 “噗通” 陈云樵推了一下大门,两扇门扉向里倒在了地上,溅起一阵灰尘。 “窸窸窣窣” 院子里,荒草丛生间,几只灰色的兔子受到了惊吓,四处逃窜。 跨过大门,石子铺就的小路上已经长出了小草。 一路走到正殿前。 这一次,陈云樵收起了力气,轻手轻脚地推了推门,没有推动。 再用力推了推。 “咔嚓” 一声木头断裂的声音响起,门被推开了。 一扇门上面的折页已经脱落,仅靠下面的折页相连,门扉悬空在那里,濑户忽闪着。 “吱吱吱~” “吱吱吱~~~” 几只老鼠收到了惊吓,跳上供桌,消失不见。 殿内的佛像满身灰尘,低眸垂目,尽显慈悲。 佛像前,散落着一地的骨头,有几片不成劲道的布片,包裹在骨头外。 随缘站在门口看了一眼,转身朝着后院走去。 后院依旧一片荒凉,僧舍因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已经倒塌。 院子里的几片菜地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开的正艳。 透过低矮的墙头,可以看到后面的田地里,有三座歪歪扭扭的石碓。 随缘翻过墙头,走到了石碓跟前。 每一堆石碓前都竖着一块木板,上面依稀可以辨别出几道墨笔。 看笔势,第一块是师叔的字,后面两块是二师兄的字。 随缘的到来似乎惊动了石碓里的一家,几只灰色的狐狸从石碓缝隙中探出头来看了一眼,确认来的是从未见过的品种后,又缩了回去。 不一会儿,灰狐狸叼着一只小狐狸从下面的缝隙钻了出来,一溜烟跑没了踪影。 随缘缓缓跪倒在石碓前,双手摩挲着木板,捡起散落在地上的石头,一块一块地重新垒回去。 这三个石碓,最前面的,是师父的衣冠冢。 靠近师父的,是师叔。 最后的,应该是大师兄。 至于倒在正殿佛像前的,是二师兄。 兰因寺因他而建,因他而成,师父走了,他也消失了,就只剩下师叔跟两位师兄默默地守着兰因寺,再没有收徒,再没有传承,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之中。 随缘没有流泪,他只是默默地把三座石碓重新堆好,又收敛了二师兄的尸骨,火化后在大师兄旁边起了一座石碓。 打法陈云樵骑马下山,赶了一天一夜的路,买回了笔墨,重新描摹木板上的笔迹。 随缘一个人,默默地做完了一场寒酸的法事后,带着陈云樵重新收拾了起来。 清理干净杂草,把草窠里的鸟窝小心地挪出去,打扫了灰尘。陈云樵叮叮当当地把门扉一一修好。俩个人又开始修葺僧舍。所幸水井还能用,他们不用重新挖井。 陈云樵又下山了一趟,除了锅碗瓢盆等日用品,还采买了各色菜种、粮种。两人赶在春天的尾巴将种子播撒了下去。 陈云樵的木匠手艺是很好的,一块新作的牌匾端端正正,上面还刻了简单的云纹。 “兰因寺” 随缘大笔一挥,写下三个字后,交由陈云樵继续镂刻,刷上漆后,重新挂了上去。 折腾了一个多月,时间已经进入了六月,荒废破败的兰因寺总算有了以前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