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武侠 >>仙在大明 >>第345章 “专业”
神道研究到这,基本上也就“死”了。没有民众基础。 修士倒是可以。看军中对军功兑换的认可,很明显比起当信徒,他们更愿意当修士,但问题是哪怕是初级修士,打个坐也十天半个月过去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初级修士怼鬼国的妖魔鬼怪,只怕也是送菜的份。卵用不起。他们都没有士兵用火枪的伤害大。 那么有什么办法是可以高效,立竿见影呢? 『药』,丹『药』,也就蹦了出来了。 吃一颗仙丹,啪,成仙了。鸡啄了下『药』渣,鸡飞升了。狗『舔』一『舔』,狗也上去。 这绝对是指路明灯。唯一的难题,也就是朱桂不会炼丹。 但是没关系。这世界炼丹最牛的也就是太上老君了,吃上一颗九转金丹,直接就金仙了。 其次便是三皇中的神农。而巧的是三皇中的伏羲是女娲娘娘的哥哥。 而九尾作为女娲娘娘的手下……嗯,她同样不会炼丹,但她见过神农炼丹。 像神农这样的存在,其自身便是道与理的存在。看上一眼,便可以增涨『药』学知识,更不用说看他炼丹了。 比如苏妲己严冬之际,妲己遥见有人赤脚走在冰上,认为其生理构造特殊,而将他双脚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冻的原因。妲己目睹一孕『妇』腹部隆起,因为好奇不惜剖开孕『妇』肚皮看看腹内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先不说这么干的到底是不是她,但这无疑都是『药』学知识。 以九尾的知识量,再加上神河文明提炼概念的法门。这“浩然正气”『药』便炼出来了。 其以人心念力为主『药』,以向日葵、朝阳花等阳『性』『药』材为铺『药』。全心全意的提炼了人心的“正”与阳『性』『药』材的“阳”。 概念是提炼出来了,但是问题来了,找谁试『药』? 用动物试? 这是浩然正气,动物真的可以。 这虽然是“『药』”,但实质上是概念。无法接收,更理解不了“概念”是什么的动物,真心没用。 用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浩然正气的概念,喝了也没用。 而有这概念的全是儒生。 朱桂现在麾下是有儒生投靠了,但是不多,还多是海商的儿子。 不说朱桂本就缺人手。一座几十万人的城市管理,那点儿儒生根本不够用。 而且就是够用了。朱桂也不可能拿他们做实验。人家投靠,帮自己做事。而自己一转身,把人家儿子“『药』”死了。朱桂自己都过不去自己那关。 咦?关注的要点,难道不应该是“『药』死”吗? 这都什么好关注的?是『药』三分毒,更不必说九尾仅仅是看过“炼丹”与朱桂这二把手的合作了。“『药』死”个把个人,有什么奇怪的?“『药』不死”,才应该奇怪吧? 所以自己人不好下手,黄子澄吗?呵呵…… “老十三,你是说喝了它,便有浩然正气了?”朱标都惊了。 “大哥,这是臣弟炼的『药』。臣弟的『药』,大哥也服过。” 当然,朱桂是不会说这“『药』”没有安检,很大的机率是会死人的。这种事根本没人会说,特别是实验体就在眼前的时候。朱桂反而在故意误导他。 果然,黄子澄听到太子服过朱桂的“『药』”,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这可是浩然正气。哪个儒生不想要。 不要说黄子澄,就是朱标也想要。朱标服过自家十三弟的『药』,所以他很信任朱桂,直接伸手便去拿『药』。 “大哥!” 朱桂吓了一跳,赶紧挡下。 “老十三,怎么了?” 朱标奇怪,黄子澄狐疑。对自己的小命,他似乎天然便有危机感。如果朱桂解释不好,除非硬灌,否则他是不会喝的。 黄子澄退缩了。 这怎么可以? 这『药』以“人心念力”为主体,也就是说“人心”的力量很重要。越是相信,越容易成功。 嗯--按照系统的推算,大抵上可以加个0.1%--0.2%吧。 低是低了点儿。但这是生命的升华,意志力有加成,就已经不错了。 0.1,0.2,总比“0”要好吧。 如果不是有这加成在,黄子澄早让实验室了。就算不用黄子澄,随便抓个人,大不了教他读书识字,教他正气歌好了。 然而概念的力量不是这么简单,它需要认可,打从心里,从灵魂上的认可。没有这份认可,分分钟被“『药』”死。 还生命升华,升华尼妹啊!真这么容易升华,朱桂早拿去孝敬老爹老娘了。 成功率太感人了。按系统的说法,这是一种可以把猿变成人的进化相媲美的--不论是『性』质,还是困难度。 “大哥,不是当弟弟的不愿意。只是这『药』属阳,大哥现在是阴体,服了只怕没好处。” 当然,朱桂既然把它拿出来,便早准备好了说词。甚至如果朱标建议献给老朱,他也准备了说词。 一个是老朱是他此世的父亲,他下不了手。第二就是哪怕他六亲不认了,用老朱试『药』,这个大明他也试不了。 重立天地通,可不是说说的。神秘力量的回归下,一切事情都会有因果反噬。 他用老朱试『药』,成了,自然没什么说头,但是一旦失败。“父与子”的概念,王朝的气运都会向朱桂反噬而来。 历史上大批的方士与道士可没少死在反噬上。甚至秦朝时,始皇的一道旨意都可以镇杀方士。 “是这样。”朱标点了点头,接受了朱桂的解释,没有硬要以身试『药』。 “是的,大哥,就是这样。这『药』炼的是正气,是大日阳『性』。对阴『性』的压制与破坏,与大哥的相『性』不合。这一点,黄大人,你是儒生,你应该很了解浩然正气。” 朱桂解释着,故意把话头挑向了黄子澄。 别的话,他黄子澄可以不接,但问到浩然正气,问到儒学,他才是“专业的”。嗯……大概吧!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果然“专业”,一开口便是“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