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武侠 >>重生成仙门弃子 >>第30章 茶商的考虑
梁家三房的大宅里,六个人正围桌吃饭。 坐主位的是杜如筠,左首位是吴渊,再次是其他茶商,右手位是梁承礼,再次是梁承恩。 这酒是三房摆得和头酒,为得是让三家茶商和梁承恩和解。 梁承恩首先举杯道:“吴伯伯,前些天是小侄过于急躁,顶撞了伯父,今天特向伯父赔礼。” 吴渊笑呵呵道:“年轻人有些血性是好事,我当年也是如此,但切忌不可上头。” 梁承恩连说道:“多谢吴伯伯指点。” 宾客互敬一轮后,便进入正题。 杜如筠说道:“奴家,感谢各位茶商的鼎力支持。” 三位茶商忙还礼道:“夫人言重了,我等还要有劳夫人,说服相爷放开经营权呢。” 杜如筠出身官宦之家,对这些商人品性了解甚多,若是没有十足的利益,他们是不会听话的,故而说道:“诸位也都知道,茶叶经营权一直在二房手里,若要他放手定是不可能的。” 吴渊问道:“夫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杜如筠缓缓说道:“众所周知二房不善经营,若不是最近出了什么奶茶,恐怕大家都忘了是我们梁家经营茶叶了。” 话在这里,杜如筠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如果诸位能帮承礼和承恩,在这茶叶上赚得钱能比二房多,到时这生意由有我们说了算,经营权自然可以放开。” 吴渊笑着心想,这杜如筠果然不简单。说是放开经营权,其实是让我们帮长房和自己铺路。随后问道:“若我们帮长房夺得经营权之后呢?” 杜如筠笑道:“衡阳府下属二十三县,我们和长房占十一,你们三大茶商占十二。” 吴渊望着其他两位友商,那两人眼珠子直转,其中一人短须方脸,问道:“夫人,这二十三县也有贫富之别,不知到时如何分配?” 杜如筠知这人是萧万河,说道: “萧兄不必担心,届时你们先选,剩下的就是长房和我们的。” 萧万河略微颔首,不再说话。萧家世代经营茶叶,三大茶商实力第二,却是茶山数量最多的家族。 吴渊看向另一人,那人名叫张威。人长得极其清瘦,面色蜡黄,像是有病在身。张威开口说:“我全听两位哥哥的。” 吴渊并未立即答应,只说:“夫人,你容我们考虑三天。” 杜如筠笑道:“那是自然,凡是不可强求。我再敬诸位一杯。” 宴席持续了一个时辰,其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三人走后,梁承恩忙问道:“婶婶,他们是什么意思?” 杜如筠轻描淡写道:“承恩,你打了那价格战,把他们打怕了。回去算算未来这买卖合算不?” 梁承恩不满地大声说:“这还不满意,我们给出一半以上的肥口岸。” 杜如筠无奈地想,这个侄儿哪里都好,就是容易冲动,这冲动是经商的大忌。对其教育道:“承恩,你是做大事的,要沉得住气。” 梁承恩立马说:“不是这个,婶婶,我是觉得他们贪得无厌。” 杜如筠不想再说什么,对儿子道:“时间不早了,承礼你送承恩回去吧。” 三房的马车里,梁承恩问:“你娘什么意思?” 梁承礼解释道:“就是让你少说话。” 梁承恩又追问:“那几个老头儿,真有能力帮我们夺了二房的经营权?” 梁承礼歪头道:“少说话。” 他心里是相信母亲的决策,家中就连他父亲今天能在京城,也是他母亲出谋划策的结果。 当夜,隆丰茶楼后院。 三大茶商正在考虑今夜杜如筠的提议。 “二位贤弟如何看这事情。”首商吴渊道。 “吴兄,我觉得提议倒不错。”萧万河说道 “张贤弟如何看?”吴渊又问。 张威歪着脑袋萎靡不振地坐在一旁,手里拨开一粒丸药,慢慢用水服下后道: “这六味地黄丸真不错,才吃了半个月,精神头就比原来好不少。” “吴兄,你下次有机会再让那些皮草商给我带点儿。” 萧万河打断他道:“没和你说药的事,问你对梁家三房的提议。” 张威又喝了一口茶,说道:“萧兄,你莫要着急,我不正在想呢。” 吴渊在一旁苦笑,每次三人开会都会有这段表演。 萧万河是个急脾气,凡事恨不能当场就可以做出决定。萧家乃是种植大户,家中茶园三千多亩。这一亩一年可产精茶十斤,粗茶五十斤。 而张威则不同,他做任何事都要深思熟虑。他家是炒茶大户转作茶商,炒茶户改行的,短短十多年能做这么大的,他家是头一个。全凭的就是张威一人,他年轻时纵横捭阖,将不少小茶商招到麾下。 可惜他习武伤了身子,落下了病根,自此后不再去奔波游走,仅仅只是给茶行出主意,行内称他“病狐狸”。这次他本不想来,还是其他两大茶商请托,他才跟着到了衡阳。 吴渊家势力最大,其祖上一直开拓商路,到他已是第六代人了,所以他家多年一直稳坐首商位置。 “萧兄,你现在手里还有多少今年的精茶?”张威问道。 “我和吴兄在等你主意,你反倒问我这个?”萧万河不高兴的说。 吴渊只好劝道:“萧老弟莫要急,你先听听张老弟的想法。” 萧万河粗略的计算道:“西齐去了七千斤,吐谷浑去了三千斤,加之其他。笼统算来手里还有一万多斤精茶吧。” 张吴两人听到这里,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约而同道:“那么多啊。” 张威赶忙又问,“吴兄,西齐现在的商路如何?” 吴渊叹了口气道:“北周把通往西齐的大商路断了,只有几条过深山的小道。不少行货商人都被抢了,几乎没人愿意去了。有关系的都从水路偷运到北周,再从北周运往西齐。” 张威听了直摇头,说道:“那吐谷浑的商路也断了,到吐谷浑必过西齐。” 萧万河心头大惊,着急问:“宋家不管么?” 吴渊说道:“宋家派兵剿匪去了几次,那些强盗听见风声就躲起来,走了又出来。那里的山脉绵延千里,宋家啥也没找到。” 张威长长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说道: “萧兄,吴兄,这事看来麻烦。” “若是答应了三房,看前两天那阵仗,二房也不是好相与的,搞不好是一场硬仗。若是不答应,我们怕也难进衡阳府。况且杜如筠和宋家相熟,若是请他们断了水路,我们其他地界的生意还会受到影响。” 吴渊点头补充:“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所以要了三日的期限。” 萧万河大声道:“杜如筠她敢!我怕没那个胆子。我家数代经营茶行,不是让人随意揉捏的软柿子。” 张吴两人忙劝道:“萧兄(老弟),莫要发火,我们只是分析。” 三人分析了一整晚,直至鸡鸣前,张威才提议说,干脆派人请一下二房再做决策。 萧万河本不情愿,他之前开商路时,曾和齐泰打过交道,但齐泰一直软硬不吃,脸色难看,两人就不再往来。但此次他想到手里那一万斤茶叶,只好同意了,但自己绝不低头去。 其他两人又和二房没打过交道,最终决定由张威借萧万河之名去请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