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玄幻 >>红楼聊斋逍遥仙 >>第二零八章 王阳明震怒

第二零八章 王阳明震怒

第208章 王阳明震怒 不觉中,两日过去。 傍晚! 三通鼓响! 国子监大门洞开,考生们一窝蜂的涌出,国子监外,也早已围的人山人海。 王蠡看到停在外围的一辆马车,霞姑探出半个脑袋,向自己挥动手臂,当即精神一振,快步上了车。 “怎样?” 霞姑主动拉起王蠡的手,关心的问道。 “中不中不在于我,在上面!” 王蠡用剩余的那只手向天上指了指。 “哎~~” 霞姑叹了口气:“这两天来,我患得患失,既希望你考不中,耽搁两年时间,息了皇帝怒火,又想你考中,一届之内,连中童生、秀才、举人与进士,不仅是你在修为上勇猛精进,一往无前,将来把你介绍给我的小姐妹时,我也面目有光。 你说,我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不应该?” 王蠡完全理解霞姑的心态,笑道:“你竟然都考虑要带我去见闺蜜,这难道不是将我当作了自己人么?” “也许吧!” 霞姑噗嗤一笑,将螓首非常自然的靠在了王蠡肩头。 王蠡也顺势搂上霞姑的纤腰。 国子监! 五名主考仍在彝伦堂中,有吏员端来简餐,用过之后,卷试也奉了上来。 王子腾锐目一扫,便道:“方今朝廷正在整饬文风,自然要向清平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只靠着文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 四人惊讶的相视一眼。 会试取士,历来四平八稳,这位居然要取清平雅正? 不约而同的,都想到了一个传言。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谁中谁不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本次会试不出岔子,平稳取士。 翰林院学士黄恒附合道:“此论是极,近科的文章或华靡过甚,或暮气沉沉,考生多揣摩考官文章,而不在本身文章上下功夫,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着实的洗伐一番,尹于胡底?诸公就把这话奉为准绳罢。” “善!” 李守中点头。 明正伦与张朝阳也不便反对,纷纷称善。 黄恒又道:“本科共有三千零九十七名举子,就取一百零五人,按例,先论文气高低,取二百十一卷,二择一,如何?” “可!” 王子腾点头。 有吏员把试卷一份份摊好,黄恒带领众人给诸圣上香,祈道:“请诸圣择取!” 轰! 各卷上,文气浮现! 低的只有两尺多,普遍在三到四尺之间,却有一份试卷,文气高达四尺一寸五! “此子乃是栋梁之材!” 明正伦捋须赞道。 王子腾眼神微沉,本能的想到了王蠡的文章,淡淡道:“两百一十份试卷不算少了,你我先分头阅卷,再来合议,如何?” “妥!” 四人点头应下,把试卷均分,各自阅览。 不觉中,已是下半夜,一百零四份试卷均已糊名择出,唯有那份四尺一寸五文气的生出了议异。 王子腾已经通过笔迹确认是王蠡的卷子,哼道:“此子文气虽高,却文意甚老,颇有强行拼凑之意,似这等机心取巧之徒,不取也罢!” 在场的哪一个不是老狐狸,立刻就猜出了这是王蠡的卷子。 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直接对文界负责,不完全是朝廷的官,好歹有些操守,迟疑道:“文气既是最高,取了也无妨。” “诶~~” 黄恒摆手道:“先前王大人已定了宗旨,取清平雅正的文章,李大人不是也同意了?” “这……” 李守中有些迟疑,不过他是好老人性子,轻易不得罪人,最起码自己为王蠡说过话了,问心无愧,于是道:“此子既文气最高,此次不中,下次再考亦是无妨,距天亮不远了,明大人速作决定罢。” 明正伦是左都御史,刚正不阿,很看不惯王子腾公然打压学子的行为,但他不是主考,没有请圣裁的权力,同时永明帝调王子腾担任主考很值得琢磨,于是勉强点了点头。 “请诸圣过目!” 王子腾叫人把一百零五份文章摆放在桉前,再度焚香。 文界! 五圣基本上不参与人间之事,多由先贤打理。 殿中,诸位先贤早已坐满,诸葛亮站起来道:“便由我来罢。” “善!” 诸先贤没人反对。 本来盖印就只是走个形式,基本上不会驳回人间考官,谁来都一样。 诸葛亮在人间素有谨慎的美名,凡事亲历亲为,死后飞升文界,把这个好习惯也带了过来,一份份试卷拈着看,并注上批语。 不过诸葛亮是先贤,阅卷速度极快,不片刻,一零五份试卷已批阅完毕,虽然没有过于出彩,但也算达到了标准。 “咦?” 诸葛亮却是轻咦一声,总感觉有些不对。 “孔明先生,出了何事?” 王阳明正盯着呢,不禁问道。 “好象少了个人,难道今科没来参考?” 诸葛亮拧着眉。 事实上不仅是他,文界大能多数对王蠡有印象,主要是书山一役,王蠡的表现太突出了,虽然坏印象居多,可甭管好坏,能让人记着也是一种本事。 “可是少了王蠡?” 王阳明又问道。 “诶,正是他!” 诸葛亮记了起来,捋须道:“怪也,此子素来勇猛当先,文理也尚可,为何不列会试榜单?难道落榜了?待我来看看。” 说着,凝目透过大殿,入了人间的彝伦堂,在试卷中翻找。 转眼,就看到一份被贬黜,文气高达四尺一寸五的试卷,透过糊名,正是王蠡。 “此子被贬?且看文章如何?” 诸葛亮颇为惊讶,伸手一摄,把一团精义摄取出来,三篇文章,呈现在大殿里。 “这样的文章,为何被贬,诸位且看看别的试卷是否确有过人之处!” 王阳明当场脸沉,伸手摄取文章精义,一百零五篇文章,如瀑布悬挂在殿中,供人观览。 细观之,没有一篇比得上王蠡,很多先贤却是现出了沉吟之色,人间的勾当,他们清楚,必有人故意打压。 这种事几乎每届都有,早已见怪不怪。 子路略一迟疑,便道:“王蠡心性不稳,或是人间主考有意压一压,此子年方十七,过于勇猛精进并非好事,不如让他磨练下心性,两年后再取也不为迟。” “哈,好一个磨练心性,只怕磨着磨着,就磨成了营营苟苟之徒!” 王阳明丝毫不给子路面子,冷笑道:“诸位天天琢磨着解文界之危,却独对人间污浊不见,学风败坏,乃掘我儒门根基。 科举本意擢取良材,却沦为打压异己,营私结党之器,难道还要助涨歪风邪气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