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玄幻 >>红楼聊斋逍遥仙 >>第二二五章 授官
第225章 授官 不片刻,换了身衣服的贾赦回来了,亲自将戴公公送了出去,还暗中塞了两千两的银票,戴公公心满意足的离去。 又过一日。 三名一甲、三十名二甲,七十二名三甲齐集吏部,将由吏部授官。 明代进士在授官之前,有个六部观政的程序,大郑不需要,考中直接授,干的好留任,干不好走人。 主要是以四王八公为首的勋贵集团仍有相当大的实力,文官不能一手把持朝政,勋贵子弟,多是幸进,从不缺人当官。 吏部大门尚未打开,门前沉默一片,极为诡异。 其实上界老鬼们也不想这样,主要是他们不相信文界到现在都不知情,却偏偏没有反应,安静的太可怕了。 就如核弹在发射架上才最有威摄力,眼下的情况是,谁都不知道文界要做什么,一颗心紧紧绷着。 哪里有心思说笑? “吱呀呀~~” 吏部大门开了,众人为之一肃。 一名吏部主事端着架子走出,冷眼一扫,唤道:“都随本官进来,莫要喧哗!” 吏部有四司,分别是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各有郎中一人,其中文选与考功司增设主事一人,王蠡等人被带去文选司,由郎中亲自接待。 此人四十左右,肥肥胖胖,一团和气,看上去挺好相处的。 这时清咳两声道:“本官吏部文选司郎中李武亮,经吏部与诸衙门协商,对尔等去处作了相应安排,望尔等不论身处何职,谨记忠君爱民,莫要辜负皇上的煌煌恩典!” “是!” 众人齐齐施礼。 “王蠡!” 李武亮唤道。 “学生在!” 王蠡上前拱手。 李武亮道:“授王蠡翰林院修撰,明日一早去翰林院报道。” 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掌修国史与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并草拟典仪,同时,翰林院还是皇帝的秘书机构,随时待诏,以咨询国策。 旁人无不羡慕的看向王蠡,王蠡也暗暗点头,很好,在翰林院如果没有进取心,是很适合养老的! 正合吾意! 随即躬身施礼:“学生王蠡领职!” 李武亮现出了满意之色,向后挥手。 有吏员奉上文书服饰印绶,王蠡在接过的那一刹,浑身微震,一股赤红色的官气直接冲入神魂,立与大郑国祚结上了因果。 ‘难怪贰臣不受重用!’ 王蠡现出了若有所思之色,不过其中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绝非一手二手能一以概之。 ‘嗯?’ 王蠡又心中一动,紫府中,两仪神魂转动起来,大罗剑经也开始运转,炼化入体的官气。 翰林院修撰只是从六品,并不算强,转眼就被两仪神魂吞噬,这是彻底炼化了,换句话说,将来既便被罢官去职,这缕官气也回不去了,真正属于王蠡所有。 还有这等好事? 王蠡精神一振! 却是神魂中又起变化,那一缕官气,化为一座赤红色的洪炉,轰的一声,将位于阴阳云中心的透明天谴罩住,全力炼化起来。 炼化的效果微乎其微,显然,以区区从六品官气想要炼化道的载体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也为王蠡提供了一条思路。 从六品不行,一品大员呢? 如果一品大官还不行,自己坐上龙椅行不行? 陡然间,王蠡被自己吓了一跳! 这种想法千万不能有! 不说皇帝看似万人之上,实则当了皇帝,就要受到不能修炼的规则限制,任期内,可调用皇家龙气,强悍无比,可一旦退位,就会丧失一切威能。 正如太上,不出意外的话,将会老死于南宫,这也是太上小动作不断的根源,能活着,谁愿去死? 王蠡是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 随着修为渐深,又因两仪神魂的特质,对这方天地的了解也日渐加深,当皇帝绝对不是什么好路数。 牵制太大! 同时,他隐约有所觉察,刚刚那可怕的想法,很可能是炼化了官气所受的反噬,如果自己没有两仪神魂,怕是会在心灵中种下一颗种子,从此走上谋反之路。 不过退一步说,没有两仪神魂,也炼化不了官气。 大罗剑经与两仪神魂,缺不一可。 很好! 但无论怎么说,这是好事,官气在自己手里,又玩出了新花活,纵然现在炼化不了天谴,但将来入了道,未必不可。 接下来,榜眼和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主要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另外便是选拨庶吉士,庶吉士不算官,作为学生,在翰林院学习三年,三年后考核,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予翰林院检讨,其余将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或地方任官。 庶吉士多是从二甲中选,三甲极优异的,也可入选。 次日,王蠡便往翰林院报道。 翰林院学士黄恒是翰林院主官,不象国子监要听命于文界,是真正朝廷的官,清贵中的清贵,既便永明帝召黄恒奏对,也要客客气气。 更不能随便解职,除非黄恒犯了大过。 “嗯~~” 黄恒打量了番王蠡,点头道:“虽你是状元,但既入此间,与翰林、庶吉士并无分别,都是为朝廷效力,自当一视同仁,便从修实录开始!” “是!” 王蠡拱手。 黄恒唤道:“刘师傅!” 一名胡子花白的老儒步入殿中。 黄恒又道:“这位是新科状元王蠡,按律,授予翰林院修撰,本官分派他修实录,你且带他一阵子。” “学生见过刘大人!” 王蠡转身施礼。 老儒虽然年纪不小了,但气势极其恐怖,如果对自己使用神通的话,怕不是得兼用剑道才能勉强抵挡。 此时目光,如两柄利刃,似要给王蠡一个下马威,又仿佛要看清王蠡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一会儿,才目中神光敛去,捋须道:“老夫刘振东,忝为侍书,不过是个九品小官罢了,当不得一声大人的称呼。” “刘师傅!” 王蠡改口。 “随老夫来罢!” 刘振东负手离去。 王蠡跟在了身后。 黄恒目中则是现出了深思之色,安排王蠡修实录,是戴公公的吩咐,约等于皇帝的意思? 让一个新科状元给皇帝修实录? 这是要以皇帝宵衣旰食来教化王蠡? 凭心而论,今上登基以来,还算励精图治,朝堂虽不能说成气象一新,却也大力提拨年轻学子与有为文人,逐渐限制勋贵的权力。 这种转变,是满朝文官乐于见到的。 看来皇帝打算重用王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