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的史书里,曾经有和一个在华夏东北的繁荣政权频繁交往的记录。
他们管这个昙花一现的政权,称为“幻影王国”。
人们的印象里,东北只有在满清时期,才逐渐开始人丁兴旺起来。其实远在汉朝,就有个叫高句丽的政权,在那里生根,并不断扩张,甚至敢与汉政权冲突。
到了唐朝,强大的军队彻底灭掉了高句丽。但短短三十年之后,一个强大的国家随即建立了起来,就是渤海国。
这个农耕为主的国家,存续了二三百年,国力强盛,被称为“海东盛国”。在武周时期还与唐朝军队正面硬刚,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当时的东北,处于冰河期之间的回暖期,冰川反复融化,平原地区一度成为沼泽,密布河流,成为人力无法通行的泽国。
渤海国就把主要活动区域设在了长白山山脉之中,他们熟悉这里的山川河流,并架设出复杂而便利的交通网络。
纵观渤海国设立的五座京城,大多是在长白山山脉。
直到后来,崛起的契丹部落,一举把这个繁荣的国度摧毁。
李星野在中学时候,读过一本书。书里说,满清时期,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囚犯,来到这处荒凉之地,竟然发现这里还有一座巨大的城市遗址。
他后来就翻阅过资料,那里就是渤海国的五京之一。
眼前这座城市,绝对不是五京中的任何一座。
李星野记得在一篇游记里看过,单单一个上京的遗址,从城门走到宫城的门口,就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眼前这座城市,规模也不比那些遗址小。
看来,几百年前,这里的地貌与现在完全不同。在当时的渤海国中,这里一定是一处交通枢纽。
也只有这样的条件,才供养得起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
他一路看着残垣断壁,一路默默赞叹。
那个队长陈建仁,失口喊出了这里的名字,他应该早就知道这处地方。
从城外被砍伐的树来看,起码几十年前,他们就有人来过这里。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的行动失败了。
那张破旧的地图,应该就是他们留下的。
那么,陈建仁要寻找的究竟是什么?
当初他们的队伍,又为什么失败了呢?
龙哥那些人去了哪里?
李星野觉得,这处沉默的城市,正隐藏着巨大的危险,在等着一下子吞掉他们。
破败的残垣断壁,也许只是它的表象。
他忽然想到,之前那处地下水源,应该就是供给这处城市的。
“啊!”小毕突然一声尖叫。
李星野赶忙走过去,只见一处倒塌的矮墙后面,露出一条腿。
在这古老的遗迹里,一下子见到这个,的确会吓一跳。
他绕了过去,却看见龙哥正倚在那里,两眼无神地看着天。
小毕大胆地伸手探了探他的呼吸,却冷不防一把被对方抓住了手。
“小……毕总,给我点水……”
喝了几口水,龙哥嚼了两根能量棒,慢慢恢复着体力。
“累死我了,赶了一夜的路,到了这么个鬼地方,还吓了个半死。”
接着,他就讲起了昨晚的经历。
话说昨天虽然又累又困,龙哥还是偷偷忍着,直到大飞沉沉睡去,他才凑到李星野身后,找了个地方睡了。
谁知刚睡到半夜,他就被一阵欢呼声惊醒了。
睁开眼一看,营地里的人都站在山顶,望山下看着。
龙哥顺着那方向看去,山下不远的地方,一座四四方方的城市在夜里闪闪放光,无数金银珠宝在夜明珠的映照下夺人二目。
“这就是队长带我们来的目的地啊!有了这些东西,谁还会在乎富豪集团给的小恩小惠。去他的富豪酒店,去他的快活淋洗浴,王总也不如我风光!”
这时,队伍里不知道谁喊了一句:“随便取用,先到先得!”声音不大,却极具蛊惑力。
人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往目标跑去。
这个时候找背包是极其愚蠢的,不仅会拖累前进速度,而且金银本就很重,就算装了一大包,也背不回来。
身上的户外服装有很多口袋,都装满值钱的东西就足够挥霍几辈子啦!
龙哥爆发了惊人的体力,不顾一切地穿行于密林之中。
太好了,这么多天来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但是,夜里的山路,尤其是下山路,实在难走得厉害,虽然心急如焚,耐不住酸胀的两条腿。
三个穿着深色服装的小岛公司的队员,却很快超越了自己,敏捷地在树丛之中穿梭,很快就不见了。
龙哥咬着牙,终于跑到了城门外。
一座金碧辉煌的城市。
虽然是夜里,但街上每隔几十步就有一盏明晃晃的红灯笼,照得整座城如同白昼差不多。
走进这里,眼睛已经不够用了。龙哥可不是那没见识的人,逮着什么都往兜里塞。一件好宝贝可得比十件金器都值钱。
正走着,前边一个拐角处,就走出来两个人。
两个绝色美女。
论长相论身材,比在酒店里见到的那些庸脂俗粉都要强上几个来回。
这两人穿着长裙,在灯光下摇曳生姿。
见到龙哥,二人都是一惊。
“你是何人?怎么找到这里的?”
本来有些狐疑的龙哥,见对方流露出害怕的样子,自己反而安下心来。
他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谎称自己出来游玩迷路,才误入这里。
也不知道这两位娇滴滴的大美女怎么就信了这个面目可憎的胖子,竟然流露出同情的深色,带着他走进了一处院落。
溶溶月色之下,古朴的青石院墙环绕。
一方石桌,几碟小菜。
两位出尘的美女,半壶清冽的佳酿。
龙哥坐下来,才感觉连日来的疲倦一时间都潮水般的涌上来。
那就歇一会儿吧。
反正满城的宝贝,那几个家伙怎么也不可能一下子全抢光了。
看着两位月光下的美人,龙哥心里痒痒的好生舒服。
“二位是这城里的人,不知道怎么称呼啊?”
“在下霜枝。”
“奴婢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