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要让粤海关将方亦承释放出来是要花费多大的力气,没想到稍微使了一点银子,方亦承就毫发无伤地出来了。
想起当年方十一深陷囫囵,他们是费了多大的力气才能将李寺尧放人,如果事到如今还不能发现这微妙的诡异,那就不能在十三行立足了。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李武坤之所以这么好说话,无非就是因为大靠山李寺尧有问题了,否则他哪敢这么客气对待方十一?
果不其然,三天后就传来和珅的消息。
他和李寺尧在皇上面前一番斗法,终于成功替方十一他们出了一口恶气。
李寺尧被迫离开军机处,到云贵任职总督,从此两广的事情由不得他一手遮天,这个以总督担任大学士,军机大臣,颇得乾隆信任的男人最后竟然会败给和珅。
然后这只是和珅的第一步,如果他知道以后的命运,大概就不会这么轻视和珅,也不会说出一句儿畜和珅让和珅恨之入骨。
两广总督换人,方十一第一时间就是让人给和珅送了大量的银子,用意很明显,绝对不能让广东再落入李家人手中。
要趁此机会,将李寺尧留在广东的势力斩草除根!
和珅也因为微月的出现,人生历程发生微妙的变化,提前让乾隆宠信他,李寺尧被调到云贵之后,和珅全族也被乾隆抬入正黄旗。
这已经是和珅至今为止最高的荣耀了,他的家族即将因为这个孩子而走向顶端的繁华。
二月,新一任的两广总督到达广州,以潘世昌为首的十三行四大家族都到码头亲自迎接这位未来三年十三行的大佬。
新任两广总督姓苏,全名苏昌。
不管是潘家还是叶家,都想在第一时间讨好这位苏大人,与这位大佬打好关系,等于将来在十三行畅行无阻。
方十一自然也亲自去迎接了,只不过不像潘世昌那么大做派,只是默默观察着这位苏昌,是个不太爱说话的人,看上去有四十岁左右,身形有些瘦小,不过官府穿了上身,也能透出几分威严。
别人在他耳边说什么,他只是点头,笑着不语。
晚上是广州几大家族一起为这位大人接风洗尘。
直到筵席散了,苏大人也没表示出对哪个家族比较感兴趣。
真是一位妙人!方十一在心里暗暗想着,这位苏昌和李寺尧不一样,他也为了表现出自己和李寺尧的不同,刻意和这些商贾保持距离。
众人见这位大人仍是油盐不进的样子,在第二天又送了重礼到总督府,还有人直接抬了一箱金子送去的,都被苏昌一一打发了回去。
整一个想榆木疙瘩,一点也不懂世情!
十三行各个东家都议论着这位总督,一副两袖清风一样的清官作风,来了广东还有清官吗?
粤海关的监督仍旧是李武坤,也是李寺尧留在广东的残余势力了,不过这李武坤却是个懂得见风使舵的,这不,已经立刻跟在苏昌前后,谄媚讨好地对苏昌表示了衷心。
如此过了半个月,潘家和叶家也好,卢家和伍家都罢,无一人能将这位苏昌拉为自己人,李寺尧在任的时候,潘世昌将他侍候得服服帖帖,不然泰兴行哪能那么快将整个广州的经济握在手里。
所以当方十一设宴在荔枝湾,邀约苏昌赏面的时候,大家只抱着看好戏和准备讽刺几句的时候,苏昌竟然答应下来。
宴席上只有方十一和苏昌,两个人一开始只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客气话,几杯酒下肚,苏昌才睁眼看着方十一,暗觉这个男人果然不是简单人物,沉得住气,也有足够的耐性。
如果这样的人在朝廷中,也必定能过的风生水起吧!
“……听和珅那小子提起过,十一爷是他恩人,本官此次能够担任两广总督,十一爷也出力不少啊。”苏昌捋着短须,笑眯眯看着方十一,和之前在宴席上的样子十分不一样。
方十一勾唇浅浅笑着,语气很是客气,“大人能够成为两广总督,是皇上知道您有才能,与在下何来关系呢?在下还要依仗大人在十三行立足呢。”
苏昌闻言,眼底闪过一抹赞许,“本官与和珅这小子算是忘年之交,十一爷既然是他的恩人,难道本官有不照拂一二的道理?”
“如此,在下就先谢过大人。”方十一拱手行了一礼,然后给苏昌送上一个锦盒,“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大人不要嫌弃。”
苏昌不悦地瞪着他,“十一爷莫不是也跟那些人一样,以为本官是个贪财之人?”
方十一笑道,“大人高风亮节,怎可与那些贪财之人相比,这是本官的心意,大人看过便知。”
苏昌扫了他一眼,接过锦盒,打开一看,脸上闪过喜色,“你如何得知我需要此物?”
“只要有心,又怎么会不知道呢?”方十一含笑道,言下之意,就是那些直往总督府送银子送珠宝的人没有心了。
苏昌这个时候缺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能够治病的野灵芝,他是花了半个月时间才找到的这支野灵芝,怎还不能让苏昌对他刮目相看。
“十一爷果然是个有心人!”苏昌一语双关,满意地看着他,“只要有本官在广州的一天,就不会让同和行出事。”
方十一站了起来,“多谢苏大人。”
三年后。
“桐桐,你给我下来!”一名身段绰约的妇人站在树下,一手插腰,一手指着树上,“谁让你到树上去的,下来!”
茂盛的树叶中,露出一张洁白莹润,精致可爱的小脸,和少妇有几分的相似,是个小美人,“娘,是二哥带我上来的。”
躲在假山后面的瑞官立刻叫了起来,“是你说要上去捉小鸟的。”
桐桐向瑞官扮了个鬼脸,可怜兮兮地对微月叫道,“娘,桐桐下不去。”
微月没好气地让丫环去把桐桐抱了下来,“你就只会支使二哥,要是掉下来怎么办?”
桐桐低眉顺耳地听着训话,眼珠子转着狡黠的笑意,突然就欢快叫了起来,“爹爹……”
连忙跑过去让方十一抱了起来。
微月沉着脸,“方桐,别以为有你爹护着我就不教训你了,下来!”
桐桐扁了扁嘴,撒娇看着方十一。
方十一笑着对微月道,“小孩子嘛,总是比较爱玩的。”
微月横了他一眼,怎么茂官和瑞官当初爬树就被他斥了半天的话,换了女儿就不同态度了?
“今天不是有一批蚕丝要出船吗?”她问道,自从三年前两广总督换了人,同和行就如日中天,不仅得到蚕丝的出口权,连限量的粮食出口权得到了。
不过方十一却不愿意再度成为十三行商会的会长,行首由卢家老太爷担任。
“有老九看着呢。”方十一笑道,将桐桐放了下来。
桐桐立刻跑到瑞官身边,低声说大声笑地闹了起来,瑞官带着宠溺的笑,一直由自己的妹妹拉着跑。
“茂官呢?”方十一问道。
“五爷带着他出去了。”顿了一下,微月皱眉道,“你真打算让茂官接手同和行?”
“先让他学着,若是不喜欢,就让他自己选择。”方十一道。
实在不想让茂官进入十三行这个地方啊!可是要怎么跟方十一解释呢?
“爷,夫人,老太爷晕倒了。”突然,老夫人身边的丫环急急地跑过来传话。
方十一和微月脸色微变,立刻就往老太爷的院子走去。
老夫人焦急地坐在床沿,见到儿子媳妇进来,马上就道,“……突然间就倒了下去,也不知道是怎么了?”
老太爷脸上毫无血色,嘴唇有些发紫,额头不断冒着冷汗。
“是不是中了地气?”微月问道,此时正是六月天,老太爷去年冬天因风寒大病了一场,身子比以前虚弱了不少。
“已经去请了大夫。”老夫人道,脸上难掩担忧。
方十一扶着她到旁边的软榻坐下,“不会有事的。”
大夫很快就来了,给老太爷施了针,开了几服药,说是本来内腑有恶气,如今又中了地,怕是有些难过关。
老夫人听完,马上呜咽了出声。
微月低声劝了起来。
半响过后,老太爷才幽幽醒来,看到方十一和微月都担忧地立在床边,嘴皮艰难地动了动。
方十一凑了向前,低声道,“爹,你好好休息,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让茂官……娶甜兰。”老太爷颤颤抖抖地挤出一句话。
微月怔了一下,这三年来,方汉玉从来没忘记要茂官和唐甜兰定亲的事情,没想到到了这一刻,仍然念念不忘。
像交代遗言一样,这让方十一如何说不?他回头看着微月,微月也是一脸的犹豫。
老夫人在旁边泪如雨下,“都什么时候,你还在念叨这个。”
老太爷固执地看着方十一。
“答应吧,你们就答应吧。”老夫人恳求的语气对微月叫道。
微月咬了咬牙,眼圈有些发红,“爹,您安心养病,不然怎么喝茂官和甜兰的喜酒呢。”
方十一心疼地看着她,知道她是没办法才答应下来。
方汉玉嘴角抽了抽,面色缓了一些。
不知道是不是解了心头的郁结,方老太爷的病没几天就见了起色,已经做主让人去唐家那边提亲了。
茂官这时候已经十五岁,不再是懵懂的小男孩,微月找了他,跟他解释这门亲事的万不得已,希望他能够谅解。
也因为这件事,微月一直对茂官心存愧疚,所以,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她对茂官都比较纵容。
虽然茂官从小跟着微月,但思想多少还是受了环境影响,他似乎并不太在乎自己娶的妻子是不是真心相爱的,根本是当了一种责任。
老太爷怕自己的日子不多,将来又要茂官守孝三年,便要求今年内就给茂官和唐甜兰完婚。
事情到了这一步,再拖也是枉然,微月答应了下来。
因为唐甜兰只有十三岁,和茂官成亲后,两人并没有洞房,而是要等到唐甜兰及笄之后再同房。
茂官成亲之后,更加用心学习同和行的各种事务,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在这时他却跟微月提出,想要到大江南门走一圈,走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
有些经验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走出来的。
微月答应了他,但要他必须在三年内回来,老太爷身子虽然清健了不少,再过三年是没问题的,可茂官不能离开三年以上。
谁又怎想到,茂官离开广州的这几年,会遇到生命中属于他的另一半,而微月因为心疼儿子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只好由着他冷落了唐甜兰,将另一名女子以妻礼娶了进门。
而这几年来,微月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和珅了。
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儿到拜唐阿(清代皇帝巡幸时充任先驱的随从),不到一年时间就成了仪仗总管,跟着是三等侍卫,然后全族抬入正黄旗……如今已经是崇文门税务监督,再不久应该就能成为御前大臣,进入军机处了吧。
得到权力的和珅,第一件事便是将李寺尧拉了下台,以李寺尧“贪浊无厌”、收受属员贿赂为借口,将他革职下狱,并力请乾隆下令将其处死。还是乾隆以其功臣李永芳之后,对李寺尧仅仅是籍没家产,饶其一命。
当年那个有高尚梦想的小男孩已经在权利的狂潮中不知卷向了何处,和珅在照着自己的路线走着,终究有一天,会成为大家熟知的那位权臣。
唯一不变的,是和珅依旧记着微月和方十一的恩情。
岁月如流水一样缓缓向前,当微月发现自己不再年轻,眼角渐渐出现了细纹时,自己已经是当祖母的人了。
一七八零年,广州十三行迎来了最高峰的盛世。
然而朝廷对行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行商除了要面对外商险恶的图谋,又要面对朝廷的压迫,经常被敲诈勒索,朝廷要求行商每年进贡几十万以至上百万两银子,至于连年加派的助军钱、救灾钱更是不计其数,以各种名义要求十三行的商人捐款。
许多小商行因此不得宣布破产。
就算有人不想破产,想要退出十三行的,也不被允许。
此时的同和行已经是茂官在当东家,微月不止一次劝他想办法退出十三行。
方十一也有所觉悟,认为虽然十三行虽繁盛,但已经不能久待,还不如尽早退出,另谋出路,以此时方家财势,已经足够让他们挥金如土几辈子了。
茂官到底年轻,终是有些不舍放弃这大好江山,直到潘家的泰兴行出事。
在这个贪污成习的时代,不少实力不济的行商因为不堪朝廷的盘剥而破产,而破产行商的欠饷、欠债又成为其他行商的重大负担,尤其是总商,责任重大。
潘家的泰兴行就是十三行的总商,因此总是要肩负更大的责任,潘炜启跟粤海关提出要退出商会,反被粤海关抓了起来,严刑拷打之后,还要泰兴行替其他商行偿还巨额款项。
方十一开始为方家退出十三行做准备。
一七九零年,粤海关要求茂官成为新一任的总商,茂官找了借口拒绝。
而此时已经是满头银发的方十一不得不去信京城,让和珅帮自己最后一个忙。
宁做一条狗,不当行商首!这句话成了方十一的遗训。
方十一离开人世之后,微月让茂官举家迁到普宁县,从此不再踏足十三行。
离开广州的前一天,微月让茂官和瑞官扶着她来到越秀山上,虽已是老眼昏花,但还能模糊看到远处绵延的珠江。
凤凰木,紫荆树……各种树木根深叶茂,混交成林,偶尔山风吹来,静静的山林便舒卷迴荡,这么多年来,这越秀山依旧是一点改变都没有。
她以为经历了这么多变幻,很多东西都不能如往昔,没想到这里还是层楼不动,草木依然。
仿佛看到小时候爸爸牵着她的手,一步一步走上五层楼的情景。
好像看到妈妈抱着她在江边散步的身影。
她浑浊的眼睛浮起泪花,看到方十一站在前面,颀长清雅的身姿,俊逸温润的脸庞,笑容依旧那么温柔……
“茂官,瑞官,我死后,将我尸首火化,骨灰洒于珠江……”指向珠江的手,无力垂下,微月嘴角含笑倒在两个儿子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