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言情 >>海骝马与五角枫 >>第122章 复杂的人
新村的第一口洋井在白家落成,自此白家结束了天天挑水喝的辛苦。 过来凑热闹的村里人,在洞口打完之后还不肯散去,等着洋井全部弄好之后瞧瞧。 一大群人围着师傅做事情,师傅也有些压力,不过基本每到一个地方干这个活儿都是一样备受关注。 过了好一阵时候终于将洋井完全打好。 围观的人群越来越大,大家都想看看洋井打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白山在众人的围观下,舀了一瓢水之后往洋井里倒去,再使劲压井。 井水哗啦啦地流出来的时候,围观的村民再次惊呼出声。 “哇,好清澈的水啊!” “好利索,这个水量完全可以饮牛了!” “是不是洗澡都方便了不少。” 这时候就有人出来问了:“这样的能用多久啊?” 打井的师傅吹胡子瞪眼:“嘿,一直都能用,传个几代都没什么问题!” 自己的工作让人质疑了,师父说话也不客气。直接回怼。 被怼的人也不生气,现在这样的手艺人可是金贵的,不敢得罪。 白山拎来一个桶:“行了哦,我现在要开始干活饮牛羊了。你们该干啥干啥去。” 众人看到这里也已经没了什么看头,白山发话,也就不攒在这里看热闹了。 白山在村民羡慕的目光中用新打的井饮牛,别提有多高兴了。 白家今年完成了许多的大事,是新村整个村子里最风光的人家。 有了洋井之后白志辉的亲事也很快说好,附近能做洋井并且家中有田地,牲畜还不少的人家,已经是在乡下过得十分好的人家。 白志辉的婚期也已经定下,就在腊月份。成为了一众小伙伴中第一个结婚的人。 “咱们几个,除了我都是晚婚的料儿。” 白志辉在去女方家提完亲之后就拉着胡思乐感叹。 谁说不是呢,闹掰的闹掰,出走的出走。 这一辈的人好像生来就是为了迎接改革。 最近阿如罕放了暑假,一回家来就是睡觉,什么都不干。 白杏花心疼姑娘,随着她睡觉。 现在一家人住在凉房的大通铺上,只要阿如罕在睡觉其他人都不敢发出声响,只能安安静静地等着阿如罕醒来。 终于到了晚饭时间,阿如罕才结束了昏睡的一天。 饭桌上还一个劲地和家里人分享学校里的事情。 原来达来现在已经是学校的正式老师,本就受到学生喜爱,现在更是从上到下都十分的满意。 “达来现在讲课越来越有意思,一开始虽然很有文采,到底是有些青涩。现在已经算是游刃有余,成长特别快,比那位教数学的萨日老师还要快。” “他还特别有爱心和责任感。” 胡思乐好奇,问阿如罕详细情况。 原来,达来帮助了很多学生。 现在镇上的中学还是要学费的,一个学期十来块钱。 胡思乐这样的家庭虽然背着债,都要坚持送阿如罕去上学。 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的家里掏不出来这笔钱,或者说一开始还能掏得出来,上学上到一半的时候或许是因为自然灾害,又或者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办法再继续供学生读书。 而其中还有很多热爱学习,并且成绩很好,辍学实在可惜的学生。 达来就用自己的工资给这些学生交学费。 有的学生掏不起住宿的伙食费,达来也是用自己的工资贴补上。 这样的行为渐渐积累了良好的口碑,镇中学的学生无人不称赞达来是个好老师,是个好人。 要知道现在达来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才不到三十块钱。 资助一个学生学费就意味着花点半个月的工资,资助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的伙食费,一个月的工资就会所剩无几。 这样的行为怎么不可能得到尊重,口碑又怎么能不好。 现如今的社会,读书有多么的重要,胡思乐早已经感受过。 胡思乐抛却私人情感,站在公正的角度上来讲,达来是个无可挑剔的好老师。 “达来老师还会给生病学生买药,有一回有个刚刚上初一的学生晕倒了。达来老师可是背着他坐车去的旗里医院。” 当然,住院治病的花销还是达来出。 为了脱离村子而选择利用白美丽的感情,来达让白美丽资助其上学生活。 现在学成归来,却又成了当代师生中的标杆人物。 这样复杂的人,让胡思乐再次感叹。 “人有很多面,一个环境一个样。” 曾经因为跌落泥潭到新村当知青,那时心中肯定是愤恨不平的吧。 “达来老师,你就是当代老师中的活雷锋。” 面对同事萨日的评价,达来一笑而过。 “这样的评价实在是太高,我怎么能和伟大的雷锋同志比肩。” 萨日笑着收拾好自己的行李:“达来老师谦虚了,我还要和你学习这样无私奉献的精神呢!” 萨日并没有反讽的意思,她是真的当达来是学习对象。 今天学生们都已经放假,学校里的老师完成各自的工作之后也要各回家。 达来准备回一趟市里,余珊珊还在等着他呢。 坐在班车上的时候达来就忍不住地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 他没有遵守和余珊珊的承诺,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镇中学。 原本浮躁的心情,在这里被渐渐的孩子们治愈。 那样渴望知识的眼神,让达来所学习的知识都有了发挥的余地。 成绩斐然的孩子,因为没有钱交学费而无奈辍学。 为了上学,所有钱都拿来交学费,没钱买橡皮偷来自行车轮胎当橡皮。 没有书包,直接用装牛粪的篮子装上书上学。 没有钱买铅笔,没有钱买作业本靠背把整本书全部背下来的孩子。 还有没钱吃饭,每天就喝井水充饥的。 这样的事情就赤裸裸地发生在他的眼前,甚至一直无法杜绝。 达来原本的雄心壮志,在这样的一件件一桩桩中,慢慢发生改变。 他的力气或许并不够大,但是有千千万万个达来。 那么想要上学的孩子们都能有学上。国家,民族,哪怕是镇中学都会蒸蒸日上。 那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