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言情 >>海骝马与五角枫 >>第174章 办下来了
达来很快调回了市区的一所中学。 他也知道余教授在胡思乐那件事情上肯定出了力的,想来不出多久,新村的合作社就能开始运营起来了。 达来开始在市区中学上班,这里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整体上比镇中学好了很多,但偶尔也会有贫困学生。 达来还是秉持着能帮则帮的原则,继续资助着贫困学生。 另一边,王海和白志辉胡思乐三人终于在跑了很多趟之后以五十年的租约租下了新村不远处的一片空地。 地批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开展棚舍和各种基础建设的建设。 “我这在深圳攒下的一点家底可是要掏空喽。” 王海对着两位合伙人忍不住地开始嘚瑟。 现在胡思乐看着他那个样子就想笑。 “不要得意忘形啊。” 王海的资金对于大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是缺了资金,不管是土地租金还是各种基础建设,都不能进行下去。 王海留下来的那几十万刚刚好能花个干净。 “从今以后,咱们就要开始做两袖清风的人咯。” 三个人都是将家底子掏空了在做这件事情。 不成功便成仁。 “你不是还在筹备加工坊吗?” 胡思乐点头:“加工坊本来就不算大,我租了一个旗里郊区一处破产的小型工厂,本来是糕点厂,稍微改造一下就能直接用。” 胡思乐还是因为等了达来的消息一直等不到这才着手准备奶制品工坊的事情。 小型的作坊不管是在工商注册还是厂房租赁都很方便。 胡思乐都赶在达来的消息传来之前就将厂房租下来,把证件全跑下来了,不过才花费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奶制品还是和白美丽夫妻一同合伙,白美丽依旧负责管理门店,按时分红。 胡思乐管理生产,并负责市场拓展。 “你现在是大忙人啊!” 王海双手环胸看着胡思乐,白志辉也点头。 “这不是因为有你们吗。” 就连七十三现在还往合作社里掺了一脚,新村里他们这一辈的人都在围绕着合作社的事情打转。 合作社的奶牛产出的奶送到加工作坊加工成品出售,公牛育肥卖肉。 产业链初步成型。 胡思乐作为两个产业的衔接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几人充满了干劲儿,三十而立,正是应该奋斗的时候。 白志辉找来了施工队,开始了合作社的基础建设工程的施工。 三个人站在正在施工的合作社厂区,查看施工进度。 胡思乐都感觉好像有些不自然。 好像在做梦一般。 “你们都在啊,正好。” 七十三挎着个公文包跑了过来。 “你们这个工程在咱们周边的村子出名了,周围的村民们都想过来看看落成之后的效果,你们看...” “我没什么意见。” 胡思乐开口回答,随即看向王海和白志辉。 这两人也是齐齐摇头:“没意见。” 不过就是过来参观一下,哪里能有什意见,只要不做出格的事情,爱来几个人参观都行。 特日棍回到家的时候居然发现阿荣正在做饭,可是把他吓了一大跳。 “额嬷...” 老三闻讯赶来,看得也是合不拢嘴。 “这是,天!” 老二被两人的惊呼声吓得赶了过来,一进屋看见阿荣正在做饭,也是被吓了一跳。 “孩子们,额嬷做了你们最爱吃的白菜汤。” 没有一丝荤腥的水煮白菜汤,是他们在阿荣生病之前最常吃的菜。 “快来吃啊,你们傻站在那里干什么。” 阿荣将汤端到饭桌上,叫他们过来吃。 阿荣给每个孩子都盛了一碗汤出来。 “哎哟,瞧我这老糊涂了,桌子太小放不下。孩子们坐下额嬷站着就行了。” 特日棍都快哭出来了,而老三早已经泪流满面。 这么多年了,阿荣终于好起来。 能认得他们了,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哎,你们怎么不进去啊,怎么都站在门口。” 黄秀龙从地里回来之后看着几人不进屋觉得很奇怪。 等到黄秀龙挤进去之后看见阿荣正在端着汤往桌子上放,也是吓了一大跳。 茫然地看着众人,看见老三哭也是不知道怎么安慰。 “走吧,吃饭。” 特日棍出声领着几人往饭桌边走去。 “这是谁啊?”、 阿荣指着黄秀龙问特日棍。 “额嬷,他是老三的丈夫。” “丈夫?你个混账!你妹妹才多大,你就能让她嫁人!” 阿荣拿起扫把就要打特日棍,还是老二眼疾手快地拦了下来。 “额嬷,别激动。” 阿荣还在骂着特日棍,不孝不懂事云云。 “额嬷,我都三十了,该嫁人了呀。” 阿荣听见这句话明显地一愣,三十了? 怎么回事?阿荣很懵。 逐个地问了几人的年龄,发现都已经三十好几。 阿荣开始怀疑起人生来。 阿荣在精神失常的这几年里,显然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记忆好像还停留在精神失常之前。 现在慢慢地清醒过来之后还没有适应下来。 “1999年...” 阿荣看着墙上的挂历出神,竟然已经是1999年了吗。 老三抱紧了阿荣:“额嬷,呜呜呜。” 老三已经哭得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阿荣清醒了就好,他们在三十几岁的时候重新拥有了清醒的母亲。 就连黄秀龙的眼眶都已经湿润,可见阿荣的清醒对于这个家庭有多么重要。 “你阿布呢?” 阿荣突然冒出来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呼吸一滞。 “额嬷,咱不提他了行吗?” “还是没有回来对吗?” 看着孩子们的表情,阿荣猜到了几分,也不再说话。 “吃饭吧。” 在饭桌上,阿荣这才知道。 特日棍和黄秀龙在胡思乐手底下做事。 老二种田放牧,刚刚说好了一门亲事还没结婚。 老三在家里忙活琐事。 老四老五都已经分配了工作,一个在镇上,一个在旗里。 其他的孩子们都在各个不同的年级上学。 老六和老九一个没念完初中,一个念完了初中。现在在各地分散着打工。 老七念完了高中,参加了糖厂招工考试,现在在糖厂当维修工。 老八和老十上了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