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言情 >>娘子她娇心似铁 >>第224章 学渣的信
苏青媖何曾不可惜。看见大把的良田荒着没人种,变成荆棘遍野,心里也是颇为感慨。 但是辛苦一年半年,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往上交的,那庄户人家费那个精力种来干嘛? 而且还不等种的粮食种的蔬菜冒头,就有无数人眼睛冒绿光地守着,趁人不备去偷去抢。费了一番辛苦还吃不到嘴里,何苦种它来呢。 还得费钱去买种子。 良田便这样荒废了。 苏青媖想种粮吗?她想的。乱世里,什么都不比填饱肚子来得重要。 只是,种子并不容易购得。 现在外面的庄户人家,哪怕家里原来存有种子的,也都拿来当粮食吃了。 便试探着说道:“李管事能帮我弄些粮食的种子吗?适合咱这地界种的。我拿到山里种着试试看。若能种出来,到时收粮后,只要李管事价格合适,我也愿意卖给你。” 李管事大喜:“好啊。这事包在我身上。等开了春,我就把种子给苏娘子送过来。” “那就多谢李管事了。” 李管事临走时,才想起刺史府托他带了两封信给苏青媖。 “我都忘了,裴管事听说我要来找你,托我给你带了两封信。” “我的信?” “是。” 苏青媖一阵激动。接了过来。只看了看信封,心里激动万分,但也不好当着大家的面打开来看,便淡定地把它们袖进袖子里。 与李管事告别后,才揣着信急急往寨子里走。 小宝,你爹爹来信了,你外祖父母来信了! 苏青媖回到屋里,先拆了苏父苏母的信。 信是青杨写的。 说苏父苏母得知她的下落,知道她和小宝还活着,又哭又笑。还说以前想她们晚上都睡不着觉。 说哥哥也想见她和小宝,哥哥说他还没见过小宝。 还说他们现在和大哥在郴州。住的是大嫂陪嫁来的二进小院里。 大嫂是大哥上峰的庶女,现在怀孕了,过了年就要生了。哥哥每天上衙,有俸䘵,家里也有嫂子陪嫁来的一房下人。日子还算过得下去。 偶尔哥哥会带他和青杏去骑马。 说他们都很想她,想小宝。不知道他是不是又长大了点,还记不记得他们。 青杏也写了一段,说爹娘和哥哥的钱都拿给嫂子做家用了,她的钱还留着。本来想买一些土产寄给小宝的,但嫂子说路上不安全,就没买。 苏父苏母让她和小宝好好的,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她娘想她们又哭了。 说姑母那边也好,栖霞嫁的男人对她好,对姑父姑母也挺孝顺的。就是想他们。 青杏还说要把钱攒着,将来好找姐姐。 苏青媖把信看了几遍,才收了信,沉默了下来。 苏父苏母都是庄户人家,在乡间地头忙活惯了的,这一住进城里,没事做,怕是要无聊了。 哥哥成亲了吗?都快有孩子了啊。这个嫂子……青杏对她好像有点意见。 他们都住在嫂子陪嫁的院子里? 那看来,哥哥身上也是没什么积蓄的。上峰的女儿,又住在岳家给的房子里…… 哥哥怕是在岳家面前说话都不硬气。她爹娘都是老实人,只怕在嫂子娘家人面前很难抬起头了。 苏青媖愣愣地想了一会,才把信放下,又打开了吕博承的信。 看完,抚额。啧啧,这学渣。 通篇写的这都是什么呀?没点内容。就是想她,想他儿子。 就不能说点别的? 他儿子才两岁,这就开始给他攒金子,准备将来给他置产了? 想得也真是够远的。 苏青媖撇嘴。那一小坛金子,怕是睡都睡不塌实吧。啧啧…… 什么都没写,也没写他在军营的情况,他的训练情况,他的日常什么的,都没写。就是两个内容,一是想她和儿子,二是给她和儿子攒了一小坛金子。 这两件事,还写了这么多页纸。 费纸还费墨的。啧啧。 “娘,娘!” 小宝见她回来,就钻进了屋里,这都大半天了也没见出来,急了。扒门框抬腿就想进来,一边扒门框一边喊她。 “哎,娘在呢。” 苏青媖拭了拭眼泪,把信收了。 “小宝,来。” 小宝抬头见他娘应他了,又低头看门槛。小心翼翼地先抬了一条腿迈过门槛,然后又再抬另一条腿。 等整个人进来了,才一路小跑着朝苏青媖冲了过去,扑到她怀里。 “娘。” “哎。” 苏青媖抱起了他:“娘在看信呢,你外祖父母和舅舅姨姨给小宝的信哦,还有你爹,你爹爹想小宝了呢。” 小宝眼睛扑闪扑闪地看着她。这么多人,他也没记住。只记住最后一个。 “爹爹?” “是啊,爹爹。爹爹想小宝了呢。” “想。” “小宝也想啊?那要不要让爹爹知道?小宝要不要给爹爹写信?” 小宝也不知道听明白了没有,就点头:“信。” “好。那娘陪小宝给爹爹和外祖父母写信好不好?” “好。” 苏青媖便抱了他坐到桌前,摊开信纸就回起信来。 给吕博承的信里,把小宝的小手小脚涂了墨印,按在白纸上。他不是想儿子吗,见不到就抱着儿子的小手和脚丫子想吧。 给苏父苏母的信里,写了一些她和小宝的近况。 往信里塞了二百两银票。让他们拿这钱在城里买个小院。如果可以一家人就住过去,再把嫂子陪嫁的房子空着或是租掉。 又收拾了一些皮毛山货,又从刺史夫人给小宝的礼物里,挑了一件金铃铛送给未出世的侄子。 收拾了一个大包裹。 叫来思渊思源:“你们俩帮我跑仁州一趟,麻烦刺史府帮我把这两封信送出去。这有三个包裹,一个是发往凤翔的,一个是发往郴州的。这一个是给刺史府的年礼。如果不能发往郴州和凤翔,包裹你们就拿回来。” “是。” “哦,对了。”苏青媖想了想,又叫住了他们。 “你们帮我问问裴大人,他家孩子念书,有没有不要的旧书,一两本就行。如果有,你就包在郴州的包裹里一起寄出去。” “是。”两人应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