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言情 >>贞观匹夫 >>第275章 水落石出
一人一顶小帐篷,吃喝拉撒睡全在里面,每个帐篷外都贴心的安排了一名千牛卫军士守护,就是那横刀看上去有点吓人。 或泰然、或不安、或惊惧、或饮泣,众生百态,在小小的空地上尽显无遗。 可惜,相互之间已经不可交流。 每个人都只能呆在帐篷里,看到外面影影绰绰的动静,心里有事的,越发的不安。 “放额出去!放额出去啊……” 不时间有人悲切地哀嚎。 没用,根本没人理睬。 要是想探头出去透气,嘿嘿,沙钵那么大的拳头见过没? 第一天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第二天白天倒是相安无事,可随着外头火堆的燃起,影影绰绰的动静更让人惴惴不安。 每个营帐外,都不时有放置柴火的声音。 每个豪强的心头都是绝望。 他怎么敢? 他真的敢…… 谁也别指望魔王老老实实等三天,说不准三更这家伙就能说是第三天到了,然后付之一炬…… “额出首!”一声惊慌到破音的呼声,打破了所有人的侥幸。 一个身影从帐篷中出来,迅速被军士带到官驿内。 许久,官驿内传来魔王的大笑:“很好!你一家老小的命保住了,准备迁徙辽东吧。” 这一声笑,让多少人崩溃。 或瘫坐帐中,或嚎叫着要出首,或痛哭流涕,人生百态尽显无遗。 后来的出首者,同样是赎罪,不过,要保一家老小的平安,家主、主事者、出手的隐户必死,才能换得家人流放辽东。 “他怎么办到的?” 同一句话,在官驿与帐篷内同时响起,语境却是天差地别。 有人想过一死了之,却苦于手无寸铁——到官驿之后,身边的锐器全部被搜走,莫说是横刀,就是发簪都被收走了,难道用指甲掐死自己? 一队队军士涌入,把一个个出首的、被举报的抓起来,分批次列队等候处置。 “叛徒!” 卢乡县陈氏家主陈彰狠狠呸了一口。 卢乡县刁氏家主刁越反呸回去:“若不是你等蛊惑,额们又岂会遭此大难?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你们?不供出你们,教额们用头颅替你们挡刀?” 两边骂声一片。 相互揭短,相互开撕,军士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八卦,一旁的小吏挥笔疾书。 这下好了,不用过堂,证词都有了。 官驿里,孙伏伽拍着大腿:“额怎么就没想到这办法?” 王恶的办法很简单,无非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 在小帐篷里关了两日,谁都心浮气躁。 有人出首减罪,自然会打破部分人的心理防线——不是谁都有钢铁般的意志。 但是,最关键的是,第一个出首的,根本不是那些豪强,而是官驿里的一名小吏! 这个戏法耍得好! 尤其是那仓皇的语气、破音的嗓子,谁能在仓促间分辨出是不是同伙呢? 有了第一个认罪出首的,自然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这就是羊群效应。 咳咳,这一群人将是大唐版《闯关东》的主角。 一共六家主事的家主被提溜出来。 千牛卫加上莱州府兵,一家家的抓人。 出首的协从,家主、主事人、参与的隐户都必须斩首,这关系到律法、关系到大唐的尊严,容不得半分情面。 至于他们的家人、名下的奴仆、其余隐户,流放辽东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未出首的协从,家主、主事人、参与的隐户、家眷一并斩首,奴仆、未涉事隐户,同样去闯辽东了。 六家的主事,家主受剐刑,主事人、参与的隐户,成年家眷都必须斩首。 那些年幼的,女子送入太常寺教坊为官妓。 注意看字,是妓不是伎! 至于那些幼童,宫里的用刀好手会帮他们彻底去势的。 看着那些家主愤怒的眼睛,王恶笑了:“是不是觉得他们有一天会有机会伴驾,可以弄死本官?啧啧,死了这条心吧!去势之后,他们会被送给勐泐国主岩忽、尼婆罗国主光胄王、苏毗国主芒波杰孙波、吐谷浑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慕容诺曷钵、于阗国主尉迟伏阇信,这辈子都不可能回到大唐。” 最后一丝幻想被彻底粉碎,家主们面如死灰,即便是刀割在身上也不再呼痛。 哀莫大于心死。 “蓝田侯不问问他们有没有幕后主使?” 孙伏伽忍不住问出这问题。 王恶笑笑:“孙少卿,没用的,就这帮蠢货,绝对不可能知道幕后是谁。换了谁干这勾当,绝对如壁虎一般断尾求生,这些蠢货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位官爷!额们还有价值啊!额们见过那号召额们行事的汉子,他弓马娴熟、膀大腰圆……” 陈彰哀嚎着,将孙伏伽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伏伽的脸都黑了。 弓马娴熟、膀大腰圆的汉子,大唐多的是! “臧,他姓臧!手上还有一枚前朝的虎符!” 虎符这玩意儿,在本朝要避皇家先祖李虎的讳,改称鱼符了。 前朝轰然倒塌,各种符、印四散,天下不知凡几,居然有人信这玩意儿。 至于说姓臧,孙伏伽在脑中过了一遍,对此毫无印象。 甚么玩意儿? “还是继续剐吧!” 孙伏伽拂袖。 入,还是被王恶说中了,这帮蠢货还真是一问三不知。 …… 长安。 太极宫中太极殿。 大胜归来的李世民志得意满地接受群臣的祝贺。 前隋四征败北,大唐只一征就拿下了辽东; 前隋百万大军出动,大唐连仆从军算上也就十来万人,算上辅兵、民夫,总数也没超过三十万; 前隋大军出动,民夫纷纷逃役,王簿还作了《无向辽东浪死歌》;大唐征辽东,游侠儿纷纷请求随军出战。 来,喷子们,再喷一个试试看。 是打算喷穷兵黩武,还是劳民伤财?或是离心离德? 没有人! 哈哈! 冷不防监察御史马周站了出来。 “太上皇年事已高,大安宫过热,臣请陛下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备清暑的新宫,以求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 (引自后晋·刘晌:《旧唐书·卷七四·列传第二十四·马周》。) 李世民欣然同意。 大唐大胜,大唐有钱,大唐皇家钱庄每月盈余的数目越来越大,建上区区一座宫城,怎么了? 更何况,这不是为李世民自己享受而建的,这是为太上皇而建! 百善孝为先,莫说是儒家,诸子百家都不可能提出异议。 “诸卿家以为,这新宫城应选何地?应取何名?” 李世民开始征求意见。 “臣以为,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之龙首原地势高亢,要比大安宫凉爽许多,正适合营造新宫。” 将作大匠阎立本举笏道。 李世民仔细想想,龙首原确实要凉爽得多,很适合颐养天年。 “臣以为,既然是乞求太上皇长久安泰,不如取名‘永安宫’。”长孙无忌举笏。 (贞观八年建永安宫,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明”一词早见于《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按《毛诗序》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大明宫如同未央宫之名也出自《诗经》一样,都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的一种自我的鞭策。) (贞观九年五月,太上皇李渊驾崩于长安大安宫寝殿内,大明宫建设随即中止。) (时隔二十八年,唐高宗李治时期,龙朔二年(662年),大唐举全国之力再兴土木营建大明宫。) 阎立本盘算了一阵,有些为难。 “若是传统宫殿,自然是以木材为主;然以钢筋为骨、砖石为肉、水泥和之,则速度极快,且坚固耐用,也更为节俭。不知陛下属意何种建材?” 不一样的材料,设计上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砖不是甚么稀罕玩意,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着发展,世称“秦砖汉瓦”。 但是,砖与钢筋、水泥混合使用,就要新鲜一些。 但是,工部麾下的水部,已经在一些堤坝上使用钢筋、水泥、砖混合,效果很是突出,比那些纯土石堤坝强了许多。 李世民叹了口气:“朕倒是想用钢筋、水泥建成的宫殿,可太上皇年迈,未必会喜欢新材料。明白吗?” 阎立本叹了口气,拱手领命。 皇帝给的这个理由,阎立本只能服从。 确实,只能从太上皇的角度考虑问题。 …… 大安宫内,六十八岁的李渊已显老态。 酒,喝不动了; 女人,没兴趣了。 不用任何人提醒,李渊就能清楚地感到生命力在流逝。 听着贴身宦官给他禀报皇帝大胜回朝,李渊的心情很复杂。 二郎一如当年,还是那么能征善战,表弟杨广未能平定的高句丽,他御驾亲征就夺了辽东地区。 作为大唐太上皇,李渊的立场自然是欣慰。 但是,李世民收拾世家的手段,太强硬、太粗糙啊! 如果是建成出手,一定能处理得更妥当。 “永安宫么?名字倒是不错,可惜,朕还不知道有没有命住进去啊!” 李渊自嘲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