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游戏 >>拳力争锋 >>第122章 拳击队的火种
全峰上午回到家里,将两张内部门票塞给何晴,让她看全振兴有空的话叫他一起去看开幕式。 今晚不仅有他的拳击比赛,还有策划们请来的明星歌舞,何晴就算对拳击不感兴趣,也不敢看她的儿子上擂台比赛,去看看那些平时难得一见的明星也是好的。 何晴这四年里只去体校看过全峰一回,却刚好赶上他拉着老秦对练。 她见到儿子穿着厚厚的防具跟一个成年人打得有来有回,差点吓得当场晕倒,她拉着无辜地秦学勇好一顿发飙,说他是个不会训练的庸才,说他大人欺负小孩。搞得全峰在一旁好不尴尬。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让何晴去学校了,何晴似乎也知道给儿子在外面丢了人,再也没主动问过他拳击上的事。 不过好在全峰隔三差五就在放假回家的时候拉着何晴探讨一点他新学的知识,也能叫她安心下来。 实际上他已经将高中的知识大致全都温习过了,此刻哄他老妈高兴,说点初中的知识就够用了。 全振兴自从当上了市博物馆的总工程师之后一天比一天忙,回家的时候越来越少,甚至还要经常出差,一出门要十天半个月的飘在外面。 回家的日子少,往家拿的钱多,虽然说不上大富大贵,却也比上一世全峰的家庭改善了不少。 也许真是应了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放在全峰这个小家里似乎更是如此,自从听说博物馆在竣工之后全振兴将会有一大笔分红之后,家里的矛盾就少了很多。 不过在全峰看来,真正让他家庭和睦下来的原因钱只占了一小部分,更多的则是源于希望,虽然这希望说到底还是钱带来的,可终归它会影响到人对其他事物的看法,让人凡事变得乐观,相信一切都会变好,而不是只会向钱看,唯利是图。 就是因为这样,原本在教育上偏向保守的全振兴夫妇才会从一开始地试探,变成现在这样,放全峰任意在他想走的道路上去闯荡。 闯输了也不要紧,反正有他们给兜底。 全峰知道自己不会轻易输,更不会轻易退缩,但是这种影响是双方面的,父母的全心支持,让他在拳击这条路上走的更加纯粹。 不用背负改善家庭条件的重任,也不用惧怕一旦失败他将面临走投无路的风险,抛去了这些包袱,他觉得自己在拳击这条路上走的更加专注了。 他在家待了不过五分钟,留下了门票之后就回到体校去与师兄弟们会合。 体校在他入校之后陷入了一场大的风波,以至于差点让郎校长动了解散少年拳击队的念头,只是由于担心一旦解散了建制,再想恢复起来,走的审批手续太过麻烦,又怕少年队解散了,青年队就彻底成了无垠之水,没了自己的人才供给体系,说不定没两年青年队也得散。 这才让多灾多难的朱山市拳击队留存下了一丝火种。 全峰就是这些火种当中,最亮眼的一个,要说郎校长没解散少年队,至少还有一半的功劳要算在全峰头上。尽管他自己并不知道这些。 郎振平当时抱着即便全峰不能被选进省队,也可以保他进入市青年队,这样他多少还有参加全运会的机会,也未必不能再出头。 他虽然不懂拳击,但像全峰这样肉眼可见的天赋要想出成绩也仅需要一个机遇而已,他保留拳击队,也是为了将出现这个机遇的几率有限地增加一点。 不过,事实证明,当时算得上是两难抉择的郎振平在分岔路口选对了方向。 在王记者那篇报道过后,市里曾经掀起过一阵关于如何看待体育,如何进行体育教育,如何将体育与考大学,如何规范体育从业者等等涉及诸多方面的大讨论。 虽然这件事最终没有一个定论,双方也没有出现一个能舌战群儒绝对压倒对方的观点出现,不过在那之后,尽管报纸上关于这件事的声量渐渐弱了下去,子弹却在市民们的脑海里多飞了一会儿。 最显着的变化郎振平体会最深,那就是愿意将自己不愿意读书却在身体素质上有特长的孩子送到体校来学习,而不是将孩子简单粗暴地送去当兵抑或是早早进入社会打工的家长变得明显多了起来。 少儿拳击队也因此得到扩张。 原本仅剩三人的少儿拳击队在马涛参加选拔赛后成功留在了省队之后,就只剩下全峰和小五一对哼哈二将了。 全峰是小五唯一的师弟,小五是全峰唯一的师兄,两人年龄相仿,仅相差一岁,虽然身体上天差地别,全峰能力出众,小五水平一般,但是全峰刻苦,小五好学,两人在其他人没来之前几乎是绑定在一起的。 就如同一起守着孤塔的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一起坚守在风雨飘摇的拳击队。 那一段时间里,拳击队算上老秦就三个人,他不爱用助理教练,就这么两个孩子,厉害的那个还跟他特别熟,于是天天想怎么练就怎么练,白天一起上后山,全峰打树,小五就打吊在树上的沙袋。 全峰扛着树苗上山,小五就背着沙袋上山。 在山上下来就直奔勇者俱乐部,用那里远比体校好的多的训练设施进行训练,因为老秦是俱乐部三分之一个老板,自从他当了拳击队的教练之后,他就拒绝了一切其他队伍要来训练的请求。 终于将他心爱的训练设备保护了下来,专门供他们拳击队的两个孩子使用。 全峰有时候就在想,老秦突然心血来潮主动请缨给他当教练,其实是不是因为他爱这些设备更多一点。 不管怎么说,那一段时间是他们训练起来最畅快的时候。 后来,陆陆续续地来了不少学拳击的孩子,全峰也有了他的师弟,尽管他比他们的年龄都小。 四年的时间里,也理所当然地又熬走了一些坚持不下去的孩子。 老秦的训练重质不重量,要说起来,其实可能比张伟光的训练还要累人,最后留在拳击队的这十几个孩子不是有些天赋的,就是能吃苦的,整个的训练氛围积极而向上,再也不是那个有今天没有明天的拳击队了。 他们这一次也集体报了名。 虽然他们经常出外集训,练实战的机会比全峰多得多,可是实战训练终归是训练,没有赛场上那种输了就回家的紧迫感,这次又是勇者俱乐部主办,所以老秦大笔一挥,让他们全部参赛。也体验一把作为集体出征的那种荣誉感。 去体育馆的路上,大巴车里队员们还有说有笑,可当大巴缓缓驶入市体育场的大操场,队员们穿着整齐地队服在人群中走下场的时候,感受到人们眼中投来的那种莫名的敬畏之时,队员们这才真正地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的组成部分时的那种庄重感。 于是小队员们难得地收敛了身上多余的动作,在老秦地代领下,高昂着头在人群中穿行,到体育场边缘的篮球馆去做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