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长安末 >>第15章
九一八事变纪念游行和药王洞秘密会面两件事情结束后的傍晚,寒梅、曹云亭、魏光华和康健按照计划回到长乐坊剧院后才发现,杨小云失踪了。 原来,冯其中得知了罗增荣密告的实情后,随即预感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会有大动作,忽而听到杨小云也参与其中,便念及旧情于心不忍,连忙安排任欣荣先行一步,从当天凌晨就悄悄蹲守杨宅门口。按照当天游行计划的安排,杨小云要在天亮前赶到西京女子中学动员安排游行事宜,当她乘着夜色刚出家门,就被任欣荣的人蒙在麻袋里,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接带到古城茶楼关了起来。 曹云亭等人一筹莫展,急忙派出四路精干弟子满城寻找,一直到后半夜,先回来的一路弟子并未打探到杨小云的确切下落。无奈之下曹云亭便让他们先回家休息,自己当晚就歇息在长乐坊剧院,他要等候其他三路弟子带回的消息,随时做好解救杨小云的准备。疲惫不堪的他斜靠在床边刚刚睡着,忽听院外传来杨元厚的叫嚷声。原来杨元厚见女儿这么晚还没回家,连忙来到剧院寻找,结果找不见女儿后急得大喊大叫。 这些天,陈凤良静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些事情,曹云亭和寒梅他们在忙什么,他心里清楚得像明镜似的。听到杨元厚的动静后,陈凤良随即出面劝说杨元厚回家等候消息,别在剧院里吵吵闹闹。杨元厚说他心慌不已,无法在家安心静等,陈凤良便同意他也带上几名弟子连夜出门去找女儿了。 被吵醒的曹云亭走到楼道拐角,隔着栅栏看到陈凤良为他打发走杨元厚,心存感激却无法言明。这时,陈凤良悄然走到他身边微笑说道:“别着急,人总会找到的。”说完便轻迈着步子下楼去了。 曹云亭望着陈凤良的背影,内心深为感动,他敬重这位秦腔界的老前辈,也知道自己所做之事陈社长不仅知道,而且还经常暗地里替他遮风挡雨,有时甚至是默许之下静静地配合。或许是梨园中人心有默契的兴致相投,又或是自己所作所为让陈老前辈感同身受,因而情愿隐身事后,暗中帮助于他。曹云亭坚信终有一天,无论陈凤良老前辈或沈金书会长,都会和自己紧紧站到一起。 一大清早,几乎整夜不曾合眼的曹云亭独自坐在长乐坊大剧院,静候各路打探回来的消息。午饭时分魏光华回来说,西京党务调查科把稽查队昨天在大街上抓的几个学生放了。这是曹云亭早就预料到的,因为他知道对手抓了满腔爱国热血的学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弄不好还会再次点燃更大的学生游行,特别是在领袖要来西京前夕,李震是绝不愿意看到再有任何骚乱发生。 对于冯其中而言,时间已经不允许他在热血青年身上浪费精力,领袖即将抵达西京,保护和警备的任务此刻比天还大,他心里也惧怕在这个节骨眼上,再次激化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于是在李震的默许下,冯其中迅速将稽查队抓的几个学生释放,也好做个样子给曹云亭、寒梅他们看,以便让他们产生杨小云根本就不在他手上的错觉。 曹云亭是绝顶聪明的人,虽然他怀疑是冯其中抓了杨小云,但又暂时还不能确定,直到各路打探均无结果的时候,他的这个怀疑算是可以落定了。因为当日计划是,魏光华、寒梅、杨小云和康健引导带领四路游行队伍汇聚一起之后,他们四人才可脱身前往药王洞十六号院的特定方位,为“密谈”做好外围保护工作。可偏偏杨小云没有按时到达,由于当时时间急迫,容不得曹云亭多想,他猜测杨小云可能有其他事情耽搁了,又或者被游行队伍堵在远处街口赶不过来。 杨小云的失踪,终究是预先周密筹谋的计划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可见事前行踪已有所暴露。想到此处,曹云亭心里感到隐隐地担忧,那晚的碰头会是在深夜里召开的,仅仅只有核心五人参加,那个泄密之人会是谁呢?内鬼从来都是地下工作者最为忌惮的,只有彻底将其挖出来,才能在以后工作中避免付出血的代价。 曹云亭前思后想也理不出头绪,陪伴他的寒梅坐在身旁,安静地望着心事重重的曹云亭,心底不由得生出许多疼惜。寒梅对精明能干、一身正气的曹云亭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她不忍看到曹云亭为杨小云的事情煎熬,便主动提出要去杨宅安慰一下杨元厚。不承想,寒梅的这个建议忽然让曹云亭眼前一亮,一个解救杨小云的好办法闪现在他的大脑里。 于是,曹云亭授意寒梅见到杨元厚以后依计行事,寒梅欣然前去。 寒梅到了杨宅后,杨元厚的焦急已变成了恼怒。等待他心情平复了一些,寒梅才将冯其中可能扣押杨小云的情况娓娓道出,并且断定冯其中念及当年两人的情分,暂时绝不会拿杨小云怎样,只要杨元厚这时站出来问他要人,冯其中必然脸上挂不住。 杨元厚听后纳闷不已,浑然不清楚冯其中为何莫名其妙抓了杨小云。寒梅准确把握谈话时机,顺势端出了冯其中对杨小云迟迟没有死心的理由,其他别有深意的话语,她自然不能多说。果不其然,急切盼望见到女儿的杨元厚,嘴里大骂冯其中是无耻之徒,转身就走出了家门。 对于想玩一石二鸟把戏的冯其中来说,此刻最为担心的,不仅是怕人知道自己在本次行动中藏有“私货”,而且在抓了杨小云之后,他一直未曾给李震透露此事,若是李主任听到后追究下来,估计自己又得喝上一壶。 冯其中决然不希望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情。正是吃透了他的这层心思,曹云亭和寒梅这才透露消息给杨元厚,让他直接问冯其中要人,这招果然很快见效。 这天,冯其中正在忙碌公务,忽听杨元厚来找他,心里猛地一震,急忙迎出门并客客气气请他到办公室就坐。偶然瞥见杨元厚怒形于色的样子,李震等人错以为冯其中和这个曾经的准岳丈,至今仍然有着揪扯不清的恩怨,不由地哂然一笑。 望着阴沉着脸一言不发的杨元厚,冯其中心里惴惴不安。尽管他恼怒杨元厚胆大鲁莽,居然跑到党务调查科来找他,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冯其中只能陪着笑脸对杨元厚好言相劝,希望他赶紧离开这里,万事好商量。经过一番折腾,杨元厚总算答应离开办公室,跟随冯其中去古城茶楼细谈,而让杨元厚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儿就被软禁在这家茶楼的一间厢房内。 自从游行那天早晨任欣荣把杨小云悄悄带回古城茶楼后,冯其中迟迟没有勇气去见她。杨小云很不待见已被逐出师门的任欣荣,耿超只好出面细心照料她。见过这两人后,杨小云心里愈发清楚,是冯其中要把她关在此地,可他又为何不肯露面呢?粗人耿超甚是为难地左右周旋、勉强解释,既劝杨小云别把冯其中想得那么坏,又劝说冯其中既然把人带来了不妨见上一面。 冯其中当然很想见杨小云,也很想知道这些年她过得可好,甚至很想去给她解释自己走上这条道路的原因,但他始终犹豫不决。除了碍于内心深处依然存有的难堪,还有他最难以启齿的怀疑,那便是杨小云是否在寒梅影响下已被赤化?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他见到杨小云时该说些什么?他又该如何处置这个自己至今仍然深爱的女人?冯其中越想心里越烦乱,故而拖延着迟迟不去相见。 耿超自然不能理解冯其中内心的这份为难,只顾着热情招呼到来的杨元厚,并希望他能打破“互不相见”这个僵局。 冯其中看着端坐对面的杨元厚,顿感言语是轻不得也重不得,即便是念在当年梨园同行的情分上,他也得给老前辈留上几分面子。怒火中烧的杨元厚连讽带讥地质问昔日自己眼中最中意的“姑爷”早干嘛去了,当年女儿寻死觅活地要嫁他,冯姑爷偏偏不冷不热高高在上,如今你冯其中背离同道,走到一条不知黑白的路上去,杨小云好不容易从感情漩涡里爬了出来,你冯其中这时候又后悔了,还采取暗中绑人的卑鄙伎俩,杨元厚自然是瞧不起也不答应。 杨前辈虽然也是个聪明人,但杨小云刚消失没几天,他便直接来党务调查科要人,面对杨元厚的这份“聪明”,冯其中不得不想到在其身后定是有高人指点。经过几个回合争斗,冯其中虽已摸到长乐坊大剧院很多人的尾巴,却迟迟没有抓住有利的把柄,因此张开的大网便不能草草收拢。 同时,冯其中断定杨元厚此刻能咋咋呼呼四处找人,肯定还不知道女儿或许已被赤化的实情,对于这个结论他很自信,原因当然来自于他对杨家父女多年的了解。望着眼前怒气冲冲的杨元厚,冯其中又不能马上把杨小云交出来,只好拿出极大耐心好言相劝,岂料杨元厚并非那么好忽悠的人,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说话间杨元厚又吼叫起来。 杨元厚这么一闹腾,正好掐住冯其中的软肋,他只怕身边有不怀好意的耳目,若是听到此事后大做文章,那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一番僵持之后,冯其中感到好言相劝对杨元厚毫无作用,只好让耿超悄悄带他上楼去见杨小云。父女相见分外激动,杨元厚急匆匆打量女儿周身,看到毫发未损之后,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正当杨元厚拉着女儿转身要走时,耿超突然给他跪在地上恳切说道:“前辈啊,作为晚辈我实在有话想说,纵然冯大哥有一万个不对,但我愿拿性命担保,他对您女儿的感情从来都是真的,求您就让小云去见见大哥吧。” 平常看着凶神恶煞的耿超突然来了这么一出,反而让杨元厚愣住了。杨小云轻轻走到窗前把帘子拉开,中午的阳光照在茶社阁楼上,两只小鸟站在屋檐边叽叽喳喳欢快地嬉闹着。杨小云面朝阳光深深吸了口气说:“爹,我想见见他,你稍微等我一会,咱们一起回家。” 杨元厚望着阳光里的女儿,忽然感觉到她再也不似以前那么孱弱、娇气,坚定的神情就像自己老伴当年的样子。他也只能深叹一口气,而后背着手走了出去。 耿超激动地说道:“我去叫大哥。”转身像一股风似地跑出门去。 冯其中当然是用尽力气百般为自己所有的行为辩解,他想让杨小云明白自己爱她的心从未改变。正所谓“人心轻若浮云,事事恍如隔世”,看着眼前这个依然英俊的男人,杨小云再无当年的痴迷深情,她清楚自己已和此人越走越远,心中纵然有千言万语,此刻也难说出口来。 在这个纷乱如麻、混乱不堪的年代,似乎所有人的命运随时都会被时局的大风大浪冲击得七零八落,没有人能自保其身,浮游到各自想去的彼岸。杨小云之所以要见冯其中,只是想对这份感情彻底画上一个句号,其他任何言语,都是多说无益的了。 “选择为国府做事,做个人上之人”,这条道路是冯其中多年来苦心孤诣所谋求的,双脚一旦踏进去,便很难回头了。杨小云深信这个男人即使亦如往昔般深爱她,也不会为她而放弃眼前的富贵前程,这或许就是她与冯其中这份感情最终的宿命。 可叹啊!命运常常在捉弄人的时候,却从不把答案显露于你面前,迷茫中行进的每个人,终将都有自己最后的归宿。杨小云内心曾经渴望的归宿很简单,就是和冯其中双双站立在舞台中央永远地唱下去,可惜这一切已被现实撞得粉碎,那份舍命相随的情感也已变得面目全非。 任凭冯其中说下一大堆理由,杨小云最终没有回应。她缓缓走下了楼梯,轻轻搀扶起父亲。此时,古城茶楼的每个角落里早已挤满了冯其中的兄弟们,无数双眼睛巴望着杨小云能留下来,一片寂静安宁中,杨元厚父女缓缓走出了茶楼。 随着东北、华北时局不断恶化,长安城百姓抗日救亡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爱国运动也是一浪高过一浪。面对这般风云搅动的国情民情,李震感到愈来愈力不从心,他望着自己手下最优秀的两位特工组长,有时踌躇满志,有时又是一筹莫展。领袖马上要莅临西京,自己很快要坐到火山口上,尽管已对警戒方案筹划很久,又有西京警察局和西京剿总司令部的全力配合,但李震知道自己所管辖的党务调查科才是关键之所在,而且南京党务调查处最高层早有密令下达,令他务必保证特殊保护的万无一失。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调查科的任务就是严查暗箭、阻击暗箭,可是暗箭此刻在哪里呢?对潜伏者的防不胜防恰恰才是他最为头疼的。尽管乐观预测在如此严密的布控面前,赤色分子不太可能整出大动静,但令人极为烦心的仍然是学生运动的火上浇油。他虽已提前注意到长乐坊大剧院的异动,本想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游行队伍里将赤化分子一网打尽,没想到对方玩了一出“调虎离山”,这使李震大为光火又不能发作。领袖这次来到西京,势必会成为赤色分子的重点目标,他深深意识到自己不能有任何掉以轻心的地方。 冯其中和冯宁远望着一脸的愁云的李震不敢多说什么,他俩深知上次药王洞十六号院共产党的密会,不知会在“剿总”内部产生多么可怕的影响,这个影响会不会威胁到此次领袖之行的安全?这些问题当然也是李震的心头之刺。 “大家都说我有你们‘二冯’,就是有了‘二虎’。这让我想起一九二六年,河南军阀刘镇华带着十万镇嵩军围攻长安城长达八个月之久,那时的国军将领杨虎城和李虎臣率全城军民拼死抵抗,最后惨烈到满城百姓饥寒交迫、野草果腹,连中药铺的药材都吃光了,硬是守住了这座古城,从此留下‘二虎守长安’的美名。我希望你们两位也能真正像当年的‘二虎’一样,把西京围成个铁桶,我就不信赤色分子能翻起多大浪花。”说罢,李震的拳头狠狠地砸向办公桌。 冯其中和冯宁远怔立原地、相视无语,他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这次的安全警卫绝不可等闲视之,若有丝毫差池,大家就得一起吃不完兜着走。 事实上,曹云亭已经预感到李震和冯其中盯上了长乐坊大剧院。 虽然上次药王洞密会任务完成得很顺利,杨小云也是有惊无险地回来了,但他深知冯其中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杨小云失踪后,曹云亭一直想着内鬼的存在,这让他的神经时刻不敢放松警惕。国府领袖这次亲临西京,延安交给长安地下党的核心任务是再次发动爱国学生运动,紧密配合对“西京剿总”高层的策反任务,为最终达成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做好外围施压工作。 接此任务后,曹云亭完全可以把长安地下党总联络员与支部骨干分子见面的地点安排到一个更加安全的地方,但他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把这次见面放在长乐坊大剧院。一方面他考虑到“灯下黑”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引蛇出洞”挖出内鬼。曹云亭要收到“请君入瓮”的效果就必须铤而走险。 国府领袖抵达西京市前一天的深夜,作为长安地下党支部负责人的曹云亭,带领戏曲界优秀红色骨干分子魏光华、寒梅、杨小云,以及新近发展的三易社女弟子申湘云、正俗社男弟子王文月,六人一起在长乐坊大剧院见到了长安地下党总联络员柴伯文。他对曹云亭支部这段时间以来取得的成绩大为赞赏,尤其对他们发动学生爱国运动的行为表示肯定,同时还向大家透露了两个更加令人惊喜的大好消息。 “药王洞密会后,潜伏在‘西京剿总’内部的“太白山”,已经成功策反了‘剿总’高层,他们中会有人出面向国府领袖施压以改变国策,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早日建立。另外,眼前恰逢‘一二·九’运动一周年,我们要充分抓住这次纪念活动的机会,乘着社会各界人士汇聚长安的大好时机,再次领导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柴伯文的这席话听得大家热血沸腾,众人纷纷请缨带领自己分派动员的学校参与这次大集会。 正当大家热烈讨论之时,学联负责人康健悄悄走近曹云亭身边耳语几句,曹云亭旋即走了出去。当他来到戏院前楼一间专门存放舞台道具的房间时,看见在灰暗的油灯下,垂头丧气的罗增荣被捆绑在墙角一声不吭,曹云亭不由地仰面长叹一息,而后走到罗增荣跟前只说了两个字“无耻”。 曹云亭之所以让康健布控抓内鬼,就是因为康健在剧院里是一张陌生面孔,不太会引人注意。不出所料,罗增荣夜伏剧院再次偷窥后院厢房内的秘密会议后,得意扬扬的他正要出门去给任欣荣告密,即被隐藏暗处的康健逮了个正着。 随后,曹云亭让康健派人严密看管好罗增荣。等他返回告诉大家抓住了内鬼罗增荣时,众人皆错愕不已。柴伯文授意把罗增荣连夜带到城外,关押在地下党组织一处秘密地方,等到这场大行动结束后再行处置。 为了做好对领袖的保卫工作,这些天的长安城可谓警戒森严。西京警察局和“剿总”的人马,还有西京筹委会的稽查大队和党务调查科特工们倾巢出动,从长安城到领袖下榻的华清宫之间的道路上,全都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和便衣。 自从领袖到了西京后,丝毫不敢懈怠的李震干脆住到调查科。此时正值隆冬季节,调查科大楼里的暖气严重不足,李夫人给他送来新买的棉衣厚被御寒。这天清晨天刚麻麻亮,“剿总”参谋张奎突然打来电话,告诉李震一个重磅消息,说是昨夜西京剿匪总司令到华清宫向领袖“哭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未料遭到领袖严厉训斥。今天的司令部气氛异常紧张,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李震心头一紧,多年的从政经验告诉他,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况下,一定还会有更大的事情发生。他只盼着自己分派各处的手下千万别出任何差错,其他的山呼海啸也罢、黑云压顶也罢,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诡异难测,越怕出事的时候往往还偏偏出事。长安地下党领导的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万人大集会如期发生了,西京各校学生上万人浩浩荡荡游行到西京剿总司令部、西京市政府大门前请愿。曹云亭估计西京市所有警备力量都已下派,李震的人马现在也是捉襟见肘,应该无暇顾及如此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了。 听到上万学生又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时,李震的第一反应居然有点发蒙,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心中默默告诫自己千万不可乱了方寸,无论情况多么复杂都得沉着应对。李震尤其渴望能乘乱抓住共产党一条“大鱼”,于是他速令冯宁远小组原地执行任务,又让冯其中小组立即赶赴游行现场,并特别提醒冯其中,只要看到认识或熟悉的面孔立即抓捕。冯其中立刻明白这场在节骨眼上的游行又是曹云亭他们鼓动起来的,他当即命令手下每个人务必要抓个活口,然后抱蔓摘瓜,彻底挖出隐藏在长乐坊大剧院背后的所有秘密。 令冯其中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到现场,便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一眼看见了杨小云,冯其中瞬间怒火万丈,马上挥手示意抓捕杨小云。忽然间,他又在人群中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此人正是他梦寐以求想要抓到的曹云亭。就在冯其中毫不迟疑命令手下全部出动之时,忽听游行队伍前方传来一串枪声,黑压压的人群倏然间四散奔跑,在一片混乱惊慌的尖叫声中,冯其中的人马被逆向奔跑的人流硬生生堵在外围,等待人群稍有空隙,他们拼命扑近目标时,曹云亭和杨小云早已没了踪影。任欣荣立马带队又在周围仔细搜查一遍,依然没有找到任何踪迹,曹云亭和杨小云又一次在冯其中眼鼻子底下脱逃了。 恼羞成怒的冯其中正寻思那一串枪声从何而来时,耿超气喘吁吁赶过来说:“西京警察局保安队的人开枪打死人了。”气急败坏的冯其中跑到警察队伍前时,看见有个被枪杀的学生满身鲜血躺在地上,周围站满了义愤填膺、满腔怒火的学生。 这时候,学生队伍里突然有人喊道:“打倒汉奸卖国贼,严惩杀人凶手,为死难学生报仇。”只见四散跑开的学生又迅速汇聚到一起,此起彼伏的口号声吸引来周围群众,无数人挥动双手呐喊着捉拿凶手。一霎间,很多人开始向警察队伍投掷砖头瓦块,大骂军警惨无人道,上万学生转眼聚集成了数万人的游行大军,汹涌而出的队伍直接将冯其中的特务小组和警察保安队强逼到路边。一场因为枪杀学生而引燃怒火的大游行,瞬间变成一座烈焰四射的火山,游行队伍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城东方向潮水般涌去。 惶恐不安的冯其中心知局面已经不可收拾,这时稽查队长邓贵发也带人赶到了,他见西京警察局保安队长李大河手下居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开枪射杀学生,怒不可遏的邓贵发横冲过去,朝着李大河狠狠扇了一记耳光,怒斥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震得知因为警察开枪打死学生而引发了更大规模游行,急忙将电话打给西京警察局长马得水,痛骂西京警察局警纪涣散、草菅人命,要求他务必想尽一切办法,一定要把游行队伍堵在城内。李震清醒地意识到,游行队伍一旦出城,势必会一路冲向华清宫向领袖请愿,如果这一切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西京今晚将会迎来一场惊世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