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燕战纪 >>第45章 启蒙读物
这一天这江州的大事。 估计就是芳华书院开院了。 一下子吸引了社会各界的人纷纷围观。燕王府的人,却是从天还没亮,就开始忙活了起来。 各方面的准备。 桌椅板凳,书籍教鞭,事无巨细,刘哲都亲自在准备。 方铭渊和沈若愚,看着这一切,都有些感慨。 “殿下确实有些不一样了……” 沈若愚笑道:“是啊,江州很久没有这般热闹了。” 这话一出,两人都是浑身一震。 没错。 之前的江州,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每天人起床之后,都是为了生计而发愁,谁有空闲来关心这些事情?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 江州的秩序正在恢复,红薯也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 这才使得江州,开始生机勃勃。 难道,这不是从侧面说明,燕王已经开始励精图治了吗? 天刚蒙蒙亮。 一些看热闹的人,已经来到了书院。 是一帮结伴而行的学子,一个个戴着方巾,拿着折扇,放浪不羁,很显然,他们是抵制这芳华书院的一帮人。 书院开院,对这些文人墨客,自然是欢迎的,没有扫地出门的道理。 沈若愚出面,将他们迎接进来。 “环境倒是不错!” “看来咱们的殿下,即使是建书院,也不忘享受啊!” “哈哈哈哈,那是,这里倒像是殿下的后花园呢!” 这群人转了一圈,评价很是酸里酸气。因为这芳华书院的硬件设施,比旁边的学堂还要高档很多,环境优雅很多,于是他们就开始酸,是这燕王大兴土木的毛病又犯了。 很快。 不少文人,百姓,富商,也都汹涌过来。 最后,两个望族的人也来了。 “恭喜殿下,恭喜殿下!” 柳洪带着自己的儿子过来,他一脸喜庆,心中却是在冷笑不已。 “柳老有心了。” 刘哲点了点头。 柳家的家丁,送来了两箩筐的书,这也是大炎王朝的习俗,但凡书院开院,无需你送金送银,送书来,才是大雅之事。 看着这两箩筐的破书,刘哲心中冷冷笑着。 记得上一次这种场合,还是他公开招聘。 那时候的柳洪,还是给他站台的望族大佬。这才过去没多久,柳洪成了来嘲讽他的人,而他不看好的黄世祥,却成了自己的第一狗腿子。 果然。 不论在哪个年代,都没有永远的朋友,同样,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随着局势的变化,态度也会截然不同。 “殿下,殿下,世祥来了!” 黄家的黄世祥,也威风八面来了。这一来,场面就轰动了。这货好像直接买完了这江州和益州的书籍一般,几马车几马车的拉来,好像不要钱一样。黄世祥还主动指挥那些家丁:“快快快,这边,这边!” 不仅有书籍,还有一些书画。 “殿下,看看,这可是蜀中大文豪,秦岩的墨宝!” “还有这个,还有这个,这幅画如何?” 旁人十分不齿黄世祥这奴才相,但他却乐此不彼,看来今天,非要把这奴才给坐实了。 刘哲哭笑不得:“黄兄有心了,挂起来吧。” 黄世祥得意洋洋跑到刘哲身边,丝毫不管别人看他的眼神,一副与有荣焉的感觉。 虽说很多人抵制这芳华书院,但毕竟燕王殿下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这江州的各豪门家族,还有一些颇有才名的读书人。 待到所有人差不多都到齐,这偌大的芳华书院,还是来了不少人。当然,这其中来看刘哲热闹的,是大多数。 接下来。 便是一些繁枝缛节,什么祭拜孔圣人,上感朝廷,下念苍生,刘哲身为这芳华书院的第一任“院长”,被折腾得够呛。 然后,才是那已经报名了的一千多个农民的孩子,蜂拥而入。 一眼看去,一千多个孩子,竟然没有一个是来自哪些豪门望族的,从他们身上的衣服就可以看得出来…… 补丁处处,恐怕也是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今天这个日子,才给他们把身上那已经泛白的衣服,给洗了又洗,今天才穿了过来。 旦尽管如此,这些孩子那纯净的眼神中,依然充满着好奇,充满着希望,充满着兴奋,在沈若愚的安排下,依次坐在下面的板凳上。 刘哲明显能看到,那围观的群众中,这些孩子的父母们,也替他们感到高兴,喜气洋洋。 “哈哈哈哈,这是一群猴子吗?” “哼,贱民孩子,还妄想改变阶级!” “真是看不懂这殿下,到底想做什么!” 那些贵族子弟,纷纷出言不逊。 柳洪更是笑道:“殿下,这书院开院,怎能没有教书先生?咱芳华的先生何在啊!” 众人大笑,也跟着起哄。 所有人都知道,从来只有那些才华震古烁今,名震四野的大文豪,才敢开书院,没有一个镇得住场子的先生,这样的书院,便是在逗小孩玩,会被人耻笑的。 整个江州也都晓得,芳华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文豪! 所以柳洪这话,便是打着看殿下笑话的心态。 刘哲点头:“先生自然是有。” 他指了一下那七个先生。 全场再次爆笑,纷纷表示不认识。七个人中,还有四个是黄世祥重金请来的,但也都是一些普通私塾先生,正儿八经有才名的人,谁会来蹚这次的浑水?而另外三个,就更搞笑了,三个寒门学子,从来没有教过书! 东拼西凑的教书先生,让人贻笑大方。 柳洪忍着笑:“殿下,办学之道,重在启蒙。启蒙之道,重在先生。古往今来,足以当得起书院重任的先生,哪个不是文采斐然,闻名天下。殿下今日这几个先生,实在是……” 其他人也是大笑。 “误人子弟啊!” “自己恐怕都没有什么文才,还来教人?” “这书院,不开也罢!” 那些看热闹的人,自然不怕事儿,跟着柳洪嘲讽起来。 这让那些百姓们,听得都急了。 有人破口大骂,殿下一心为民,免费办公学,即使只是私塾先生,我们的孩子也会受益,你们笑个屁! 贵族们嗤笑不已,现场一下子就乱成一团。 刘哲呵呵一笑:“柳老此话,颇有见地。办学之道,重在启蒙。这入门的先生,确实是很重要,不然的话,确会误学子终生。” 柳洪得意一笑,摸着胡须。 刘哲继续道:“然而,孤却认为,启蒙之道,虽重在先生,但却更重在学校,更重在教材!” 有人站起来,反唇相讥:“没有先生,何来教材?” “若无文才,谁人读得懂那些古书?” “就凭这些乡野村夫吗?” 众人再次笑成一团。 而后。 只见刘哲挥挥手,身后的朱二球,已经命人抬着一箱一箱的书籍,来到人们面前。 众人狐疑,不知这是何物。 莫非这燕王殿下,就凭这些书籍,就想反驳他们? 刘哲笑道:“随便来个可识文断字之人,帮忙读一下这些书籍,可好?” 那望族学子中,一人不信,冷哼拿起一本书来,开始摇头晃脑。 “来这里,带着孩子们一起!” 刘哲笑着让他站在孩子们跟前。 那学子冷笑道:“殿下,鄙人可以读懂,这些猴子怕是不能!” 刘哲却道:“不不不,孤的意思是,你读一句,孩子们读一句,至于能不能懂,无需你操心。” “好!” 那学子气得够呛,这殿下的意思是,这些孩子,都能比得上自己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这几句一出,他都是一愣。 这是什么书? 为什么这么简单? 全场同样也是一样的反应,自古以来这启蒙读物,都是《朱子家训》,《古文观止》,《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等等等。 谁听过这么简单的启蒙读物?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 下面那一千多的孩子,已经兴奋跟着读了起来。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虽然有些不整齐,但却是大多数都跟着读了下来。 全场倏地一静。 那学子不信,继续道:“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孩子们郎朗读书的声音,响彻在这芳华书院。 氛围,一下子就有了。 所有人,却是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书! 为什么这么简单,这么朗朗上口。 但其中的道理,确是那么简单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