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大燕战纪 >>第46章 震惊文坛
所有人都傻了。 这自古以来,任何读物,哪本不是艰涩无比,先生不用心解释,人们根本不知其意。甚至不同的先生,都能解释出不同的版本来。 所以。 历朝历代,读书这一行,入门很难。 很多时候,都让人望而却步。 这便是为什么,一个书院,一个学堂,必须要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先生才行。 而今天这朗朗上口的文章,却通俗易懂,近似白话,不仅如此,其中的道理,却是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从易至难,一层一层,就连这小孩子,多读几遍,都能大概知道其意思。 刘哲大声道:“所有人,一起来!” 那学子,此时更是越读越兴奋。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然后…… 全场不仅仅那些小孩,所有人都跟着摇头晃脑起来。包括那些,没有读过书的成年人,包括那些望族,包括那些富家学子,包括那些,今天来这里看热闹的人们……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这旋律,真的太洗脑了…… 脑袋晃一圈,正好六个字,也就是一句……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全场响起郎朗读书声。 所有人都懵了。 方铭渊等人,也惊为天人地看着刘哲。 刘哲呵呵一笑。 《弟子规》! 在他看来,在华夏文明的那些启蒙读物中,没有比《弟子规》,更简单,更明了,更深入浅出的读物了。 在公认的那些个启蒙读物中,《千字文》,实际上已经很艰涩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给五六岁的孩子听,谁能懂?就算刘哲去读,都未必会懂----得拿着译文才能勉强看懂。《三字经》,简单了一些,但其中很多典故,这个世界上的人,并未听过。 那么。 刘哲认为,最符合现在这芳华书院的启蒙读物,毫无疑问就是《弟子规》了。 最关键的原因。 还是《弟子规》此书,本身就是清代一个秀才私塾先生所作。作者的文化水平,谈不上什么文豪,所以用词也比较简单。但其中的内容,却囊括了封建社会的这些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天地君亲师的这些道理…… 还有一些华夏文明的优良传统。 《弟子规》,但凡是可以识文断字的人,都能读得懂,所以,只要有这本书,谁都可以是教书先生,哪怕是这些穷苦孩子的父母,都可以是先生!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一本总共一千多字的启蒙读物,终于读完。 之后。 全场死一般的寂静。 人们似乎沉浸到一种奇妙的状态中,他们依然还在摇头晃脑,刚才一千多字阐述出来的做人道理,让人陷入沉思。 然后。 全场哗然。 “好!” “好书啊!” “这……” 所有人都震惊地看向刘哲。 刘哲微微一笑。 没有教书先生? 好! 我来教! 我一本启蒙读物,便可实现全民皆老师! 最起码,这幼儿园的水平,可以达到了吧?先搞定幼儿园,然后再慢慢升小学,中学,大学……先把《弟子规》里的做人道理学会,以后还会难吗? 启蒙。 这便是最好的启蒙! 这个时候,即使那最挑剔的文豪,也被震惊了,他们很想口诛笔伐,这是什么玩意儿……亵渎圣贤,毫无文采云云…… 但是话到嘴边,却是不敢说出来。 因为这些人明白,这本《弟子规》,定然是会震惊文坛的存在。他们今日所说所作,说不定都会成为别人嗤笑的对象。 “殿下大才,铭渊服了!” “殿下大才!” 这个时候,即使是柳洪,心中再不甘,也被眼前的场景给震惊到了,只能起身祝贺。 刘哲笑道:“不论如何,先生还是急缺啊。这几日,孩子们就先来上课,后续孤会想办法安排。” “殿下威武!” “殿下才是英明之主啊!” “快点,快点,给殿下磕头,以后殿下可就是你的老师了,傻孩子!” 这些农民们,一个个感动涕零,非要拉着自己孩子,给刘哲磕头。这第一本启蒙读物,都是殿下写的,那可不就是这帮孩子的老师吗? 这搞得刘哲都有些不好意思。 没想到。 一本《弟子规》,直接让当场不少学子先生,对这芳华书院产生了改观,纷纷报名,要任职这书院的先生。 但刘哲却是不急,嘱咐以后负责书院的沈若愚,要好好把关。他知道这些人的想法,这本《弟子规》,若是传遍整个大炎王朝,芳华书院定会名声大噪,他们这个时候,想跟着沾光,刘哲怎么会给他们机会? 那些本来想看热闹的人们,一个个灰溜溜都走了。 “发下去,每人一本,记住了,好生爱护书籍。” 刘哲看着一帮孩子,也很开心。 他早为今天,印刷了一千多本《弟子规》,这便是芳华书院开院送给孩子们的礼物。 一孩童大声道:“殿下放心,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刘哲一愣,旋即哈哈大笑。 全场也爆笑起来,氛围欢快。 书院开院,如此成功,刘哲也是心情大好,将书院交给沈若愚负责,他也放心,便带着一群人,在这江州城内转了起来。 江州,确实比他刚来的时候,强了太多了。这里正在逐渐恢复生气,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百姓们看到刘哲,也多了一些礼节和崇敬,再也没有了以前人见人骂的待遇。 刘哲自从重建王府以来,颁布多条政令。 比如不禁进山打猎,比如刺激生育,多生孩子会有奖励,比如减税等等等一些惠民政策。 但是…… 他看着如今的江州,还是轻轻摇了摇头。 太慢。 恢复速度,或者说发展速度,还是太慢! 人才吸引还是不够。 指望芳华书院这帮孩子长大,他估计都老了,还有什么意思? 发展领地,只争今朝。 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江州发展成天底下数一数二的富庶城池,让这些老百姓,过上人人羡慕的好日子。 只有这样,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哎呀,殿下您可很久没来了!口渴了吧,来来来,喝点咱店里新来的好酒!” 走到凤鸣阁的时候,掌柜的眉开眼笑。 刘哲喝了一口,噗的一声就喷了出去。 所有人都傻了。 朱二球愣愣看来:“殿下,这可是今年上好的米酒啊,以前你可喜欢喝呢,这是怎么了?” “这玩意儿?” “上好米酒?” 刘哲一脸懵比。 这是酒吗? 确定不是马尿? 突然,他眼睛一亮,心中又有了主意。 “走走走,去庙子村,庙子村!” 其他人都吓了一跳。 这殿下这么一惊一乍的,今天刚忙活完,就要去庙子村? 他们不知道的是,刘哲不仅想到了一个发财之道,还想到了如何让这江州真正的繁华起来! “带上几百斤酒!” 刘哲下了命令,就马不停蹄往那庙子村赶去。 “好家伙,殿下这是要不醉不归吗?” “那也不能几百斤啊,殿下什么时候如此海量了?” 其他人吓了一跳,但也只能老老实实跟在刘哲后面。 …… 川蜀。 益州。 徐家宅院。 一身白衣的女子,一边读书,一边逗着院中池塘的鱼儿。 “弟子规?” 这个女子,便是许朗的孙女,蜀中第一才女,徐若宁。 “这真是无恶不作的燕王所作?” 她读完之后,清澈的眼睛都跟着一亮。 婢女偷笑:“小姐,正是姑爷呢!” 徐若宁倾国倾城的脸上,闪过一道红晕,娇嗔道:“什么姑爷,我看你呀讨打!” 婢女揶揄笑道:“我看小姐才是爱不释手呢。我看姑爷这才华呀,怕是不日就会赶上老爷了!” 徐若宁听得白眼一翻:“取巧而已,不值一提!” 婢女吐吐香舌,也不揭穿。 这时,宅院门口,传来几声大笑。 婢女脸色微变:“哎呀,小姐,快走,那刘常又来了!” 徐若宁眼中,也闪过一道厌恶之色:“真的是狗皮膏药,我躲起来,千万别说我在啊!” “是!” 门口那拿着折扇,翩翩公子哥,已经大摇大摆,在几个狗腿子的跟随下走了过来:“若宁,若宁,你在哪呀?” 婢女应道:“刘公子,小姐没有在家。” 刘常是益州梁王的侄子,身份高贵,听到此话,火冒三丈,从那石桌上拿起那本《弟子规》来,喝道:“狗奴才,竟敢骗我,我看着堂堂蜀中第一才女,这是思春了啊!” 他眼中闪过一道厉色。 刘哲么? 这个败家子,凭什么和自己抢徐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