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刘邦满脸欢喜地来到戚姬处,因为他觉得困扰了多日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陛下,今日怎么如此欢喜?是发生了什么大喜事吗?”戚姬淡淡地问道。
“是啊,今日李帅给朕提了一个好建议,是关于如意的,你想不想听?”刘邦笑着道。
戚姬心里基本已经知晓是李帅的那个馊主意,虽然不想再听,但嘴上还是说:“陛下,是什么建议啊?”
“李帅建议把如意放到赵国封地,并派一个重臣做丞相。”刘邦说完,长出了一口气,“这样一来,如意就能在自己的封地发展势力了,远离了朝堂,也不会被皇后和太子惦记了。”
“啊?要把如意支走?这怎么行?”戚姬还是不乐意人让自己的儿子远离权力中枢。
“若不支走,爱妃有更好的主意吗?”刘邦顿了一下,“现在皇后和太子的势力太大,如意若想平安,就只能暂避锋芒了。”
“可是,陛下答应过臣妾,要让如意当太子的,怎么现在就改主意了呢?”戚姬说着,眼睛都红了。
看到戚姬伤心的样子,刘邦的心也疼了一下,安慰道:“朕是说过,也试着去做,但你也看到了,朝中一大半的臣子都投反对票,剩下的模棱两可,你说,朕能怎么办?如果强行易立太子,那也得不到朝中众臣的支持,朕岂不是被孤立了?”
“都是皇子,如意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戚姬哇地哭出了声,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
“爱妃啊,莫伤心,莫伤心,就是让如意回到他的封地,朕也不会亏待他的,这你就放心吧,只要有机会,朕还是会让他上位的。”刘邦拍着戚姬的背,继续安慰。
“如意还这么小,就让他去自己的封地,臣妾不放心啊,臣妾要随如意一起去。”戚姬开始耍小脾气了。
“你是朕的爱妃,怎么能这样呢?你若去了赵国,朕怎么办?不行,绝对不行。”刘邦拒绝道。
戚姬继续哭泣,
刘邦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道:“先这样,朕只是有这个想法,不会马上把如意支走的,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戚姬一听,这才不再抽泣了。
“陛下一定要答应臣妾,不能让任何人伤害如意。”戚姬哀求道。
“爱妃放心,如意是朕最疼爱的皇子,怎么会让人伤害他呢?”刘邦笑着安抚。
安抚好戚姬后,刘邦接着就得去做周昌的工作了。
这周昌可是出了名的一根筋啊,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像戚姬这般哭天抹地。
虽然周昌的坚强耿直是大伙公认的,但要说吕后、太子及大臣都敬惮他,就有些瞎扯蛋了。吕后敬惮的是手握兵权的周勃、灌婴和满腹计谋的陈平、张良这些人,而太子及大臣敬惮的是周昌背后的刘邦。
无论谁当御史大夫,都是刘邦的一枚棋子而已。此时,刘邦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在自己驾崩后,如何让小儿子刘如意好好地活下去。
次日,早朝后,刘邦单独召见了周昌。
君臣二人一番寒暄后,进入了正题。
“陛下,今日召见臣不会只是拉家常吧?”周昌直愣愣地问,他的耿直可见一斑啊。
“哈哈,周爱卿果然耿直,”刘邦笑道,“今日召你前来,寡人是想麻烦你帮个忙。”
“皇上的事就是微臣的事,微臣定当全力去做。”周昌一本正经地道。
“寡人要派你去辅佐赵王,担任他的相国。”刘邦说出了此次交谈的中心议题。
本以为刘邦要交代什么重大的事情让自己去做,没想到是让自己从中央下放到地方,这是周昌万万没有想到的。
周昌很委屈,连哭的心都有了。
“微臣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陛下为什么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诸侯王呢?”周昌不解地问。
刘邦看着失落的周昌,走过去拉着他的手,开始推心置腹地讲道理。
“周爱卿啊,从中央三公降任封国宰相的确是委屈你了,但寡人私下里实在是为赵王的前途担心。思来想去,只有你能在寡人死后保全刘如意,寡人实在是没有其他办法啊。”
“陛下,陛下不能说这种话啊,大汉离不开陛下啊。”周昌急忙道。
“周爱卿,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谁也逃不脱,朕不得不为百年之后考虑啊,还望周爱卿能体谅朕的一番苦心啊。”刘邦看着周昌,满怀期待。
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周昌如果再推辞的话,就有些过了,于是,周昌道:“臣誓死效忠陛下,既然陛下让臣去赵国,臣领命。”
“好,好,好,这才是朕的好爱卿啊。”刘邦一连三个好字,可见对周昌是极其看重的。
最终,周昌奉诏到赵国当起了宰相。
其实,刘邦心里明白,一根筋周昌固然强势,但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自己已经做了能做的,等自己蹬腿闭眼后,戚姬、如意会有何命运,全靠自己的造化了。
周昌去赵国当了宰相,那御史大夫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萧何、吕雉都跃跃欲试,想把自己的人推上这个位置,但都被刘邦否决了,最终,名不见经传的赵尧当上了御史大夫。
当晚,赵尧便带着厚礼前去李帅家道谢。
李帅盛情款待了赵尧。
“李将军,我赵尧能有今日,多亏了李将军指点啊,敬李将军一杯。”赵尧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够豪爽。”李帅也干了杯中酒。
“李将军,这御史大夫的位置,很多人都盯着呢,没想到,最终能落到赵某的头上,李将军着实了不起啊。”赵尧继续夸赞道。
“赵大人客气了,我不过是在陛下面前说了几句好话,归根结底,还是赵大人有能力啊。”李帅说着,端起了酒杯。
赵尧急忙也端起酒杯,又干了一个。
“李将军,赵某今生的愿望实现了,以后有用得着赵某的地方,尽管说就是,千万不要客气啊。”赵尧已经有了一丝醉意。
“赵大人,我背后站着什么人,你应该知道吧?”李帅突然问。
赵尧楞了一下,不过,马上恢复常态,道:“李将军是赵王的老师,自然是要效忠赵王的。”
“此话差矣,我等都是大汉的臣子,自然是要效忠陛下的。”李帅纠正道。
“对,对,李将军说得对,我们是要效忠陛下的。”赵尧急忙纠正自己刚才的口误。
“不过,我的背后不仅仅有陛下,还有戚姬和赵王,这你一定要明白。如果你和我站到了一起,那就是与皇后和太子为敌了。”李帅敲打道。
赵尧拍着胸脯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赵某能站到如今这个位置上,离不开李将军的提点,今后,赵某唯李将军马首是瞻,不管是与谁为敌,都不惧。”
“好,有赵大人这句话,就够了,来,干。”李帅端起了酒杯。
就这样,李帅把新任的御史大夫赵尧拉到了自己的阵营,戚姬这边多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等萧何、吕雉明白过来后,才发觉赵尧与李帅走得很近,这就不言而喻了,这么大一手笔一定是李帅所为了。
吕雉急忙把萧何请到了宫里,商议对策。
“丞相啊,这御史大夫的位置就这么拱手相让了?”吕雉有些责怪的意味。
“娘娘啊,我等也努力推荐人选了,可最终陛下不同意啊。”萧何无奈地道。
“听说,这个赵尧和李帅走得很近?这是真的吗?”吕雉问道。
“是的,娘娘,这个赵尧当上御史大夫后,便带着礼物去拜见了李帅。”萧何把自己掌握的情况说了出来。
“怎么能这样?”吕雉有些急了,“让戚姬那边多了一个御史大夫,我们以后和她争斗时岂不少了一份力量?”
“没想到,这李帅有这么大能量,竟然把周昌支到了赵国,还让他自己的人当上了御史大夫,”萧何叹道。
“怎么办?有补救的办法没有?”吕雉焦急地问。
“诏书已经下了,赵尧也走马上任了,现在想亡羊补牢,已经太晚了。”萧何摇了摇头。
“唉,真是的。”吕雉生气了,但没有把怒火发在萧何身上,因为她知道丞相是不能得罪的,若把萧何也推到李帅那边,那她和太子获胜的几率就更小了。
“娘娘不必过于忧心,虽然我们少了一个御史大夫,但朝中的重臣多数还是站在太子这边的,戚姬想翻盘,那是不可能的。”萧何安慰道。
“希望如此,不过,丞相也不能掉以轻心啊,再也不能让李帅钻这种空子了。”吕雉嘱咐道。
“娘娘放心,臣明白。”萧何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