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开挂在大汉 >>第313章 默认卷_第三百一十三章 头发长见识短

第313章 默认卷_第三百一十三章 头发长见识短

刘邦看着吕雉有些落寞的背影,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毕竟,是共患难过的夫妻,若说一点儿感情也没有,那是扯淡。 这次龙袍事件,明知是冤枉了太子,但刘邦还是坚持严惩了太子,可以说,把吕雉和太子伤得不轻,自己是否有些残忍了? 刘邦开始怀疑自己了。 可是当想到戚姬和刘如意时,刘邦又坚定了信心,必须要为这娘俩留条后路啊。 这天,李帅来到长乐宫外求见。 宦官赶紧前去通报,刘邦闻言,点了点头,道:“宣。” “宣李帅觐见。”宦官喊道。 “拜见陛下。”李帅进来行跪拜礼。 “平身。”刘邦道。 李帅站了起来,等候刘邦问话。 “李将军,是给朕带来了好消息了吗?”刘邦问。 “陛下,臣是这么想的,”李帅顿了一下,“陛下,若想保赵王的安全,最好让他回到赵国封国,并给赵王派去一位德高望重的强悍的人做宰相,这个人必须是吕后、太子、群臣平日里都极为敬惮的。” “让赵王回到自己的封地?岂不是让戚姬与赵王两地相隔吗?”刘邦有些不乐意。 “那陛下还有更好的办法吗?陛下能给赵王的都给了,难不成要动太子?”李帅试探着问。 “不提太子。”刘邦果断地打断了李帅的话,看来他还真不想动太子。 “陛下,既然如此,两地相隔总比让赵王置身于危险的都城比较好。”李帅坚持自己的意见。 “嗯,这也算是个办法,一来可以让刘如意远离朝堂的明争暗斗,二来也可以在封地培养自己的势力,可谓是一举两得。但去哪里找这么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呢?”刘邦又犯难了。 李帅接着道:“御史大夫周昌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都对他敬畏有加,所以只有他才能担此重任。” “周昌?”刘邦皱起了眉头。 “对,就是周昌。”李帅很肯定地道。 “在龙袍事件中,周昌可是向着太子说话的,把他放在赵王身边,这合适吗?”刘邦有些不解地问。 “陛下,周大人一心为大汉殚精竭虑,心里只有陛下和大汉,陛下让他做什么,他自然不会说半个不字。”李帅淡淡地道。 “周昌是御史大夫,如果把他调任到赵国做宰相,那御史大夫一职该由谁担任呢?”刘邦问。 “符玺御史赵尧,这个人不错,一直在陛下身边,默默无闻,是个可以培养的人才。”李帅推荐道。 刘邦盯着了李帅看了半天,道:“你不会是和这赵尧做什么交易了吧?” “陛下,臣不敢,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李帅赶紧回道。 刘邦思索了一下,道:“你的这个建议,朕再想想,若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只能这么办了。” “喏。”李帅道。 “昨日皇后来逼宫了,让朕恢复太子的自由身。”刘邦漫不经心地道。 “陛下怎么想?”李帅赶紧问。 “私藏龙袍,这是谋逆之罪,岂能说放就放?必须要关一段时间,挫挫太子的锐气,让皇后知道谁才是大汉的老大。”刘邦道。 “嗯,陛下说得对,不过,总有一天要放太子的,等太子自由了,皇子间的争斗必将继续,这是避免不了的。”李帅好像在说着一件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帝王家的腥风血雨,这是谁也无法阻止的,不过,只要朕还活着一天,就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刘邦握着拳头,狠狠地捶打了一下案几。 “臣明白,臣也会全力阻止这种事情发生的。”李帅附和道。 “李帅啊,让你和韩信当刘如意的老师,朕是有深意的。”刘邦顿了一下,继续道,“一来,是希望如意能学到你们身上的本事,二来,是希望你们在如意危难时刻能挺身而出助他渡过难关。总之,朕希望如意能平安度过一生,离朝堂的争斗远一些,这最好了,你明白吗?” “臣明白,一定不辜负陛下的重托。”李帅回道。 “韩信,韩信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啊,不过,他有些狂傲啊,如果能谦和一点,朕也不会那么对他啊。”刘邦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这韩信背后说了多少朕的坏话啊。” “陛下错怪韩将军了,韩将军从未说过陛下的坏话,对陛下那是忠心耿耿,再无二人。”李帅急忙替韩信辩解。 “是吗?李将军对韩信的评价很高啊。记得白登山之围,你们就在一起,也难怪,感情很深吧?”刘邦有些不太相信李帅说的话。 “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谎言。”李帅有些焦急地道,急切地想抹掉韩信在刘邦心中的不好形象。 “好了,别再说了,朕对韩信的了解要比你深得多,他这个人,就那么回事吧。”刘邦摆了摆手。 靠,这是什么话,对战神就这么评价吗? 李帅都有想揍刘邦的冲动了。 毕竟,韩信可是李帅的偶像啊。 不过,也就是想想而已,对方可是皇帝啊,岂能是想揍就能揍的? 从长乐宫出来后,李帅来到了戚姬处,他得和戚姬通个气,省得到时候刘邦说到这个事儿时,出现岔子。 见到戚姬后,李帅行礼。 “李将军,不必客气,是有什么好消息了吗?”戚姬问。 “娘娘,我刚见过陛下了,陛下同意让赵王回到自己的封地,并且还准备派一个重臣做宰相,协助赵王。”李帅道。 “什么?让如意离开都城?这是什么馊主意?”戚姬一听,跳了起来,在她看来,离都城越远,越没希望继承大统,所以,才着急上火了。 “娘娘,先不要急,听我细细道来。”李帅做了个安抚的手势。 “说,你倒是说,我看你还能说出花来不成?”戚姬气呼呼地道。 “娘娘,让赵王离开都城回到封地,有两个目的,一来远离这是非之地,更能保护赵王;二来暂时退一步,不过是韬光养晦罢了,在封地更容易培养自己的势力;三来迷惑皇后和太子,让他们对赵王放下戒备心。”李帅分析道。 “在都城有本宫来保护他,若离开了都城,谁来保护他?我苦命的儿啊。”戚姬说着说着,都快要哭了。 “娘娘,有我和韩信在,就没人敢欺负赵王。之所以出此计策,也是万般无奈之举啊。毕竟,目前易立太子的时机还不成熟,只能先退一步了。”李帅道。 “李将军这是服输了吗?”戚姬恼恨恨地问。 “输?怎么会输?不过是暂时的撤退而已,有时候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李帅道。 “你走吧,我不会这么容易就认输的。”戚姬下了逐客令。 “希望娘娘仔细考虑一下,这都是为了赵王好。”李帅说完,便退了出来。 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只看眼前,不顾及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