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怒方钗 >>第67章 同邧郡守
岐国第一位君王是李越,李越本是唐皇室宗室子弟,在上庸任节度使,之后因为唐玄宗宠溺杨贵妃,安禄山与史思明乘机叛乱,安史之乱由此爆发。 叛军攻进长安,唐玄宗不得不弃城逃亡,这时候李越就听闻叛军攻进了国都,便领兵勤王,在半道上遇到了正在逃亡的唐玄宗,便护送唐玄宗李隆基逃离长安。 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李越没有领兵收复长安,一路上都在护送着唐玄宗,到了马嵬坡,就有朝臣联合起来逼迫唐玄宗,说是杨贵妃杨玉环红颜祸水,致使安史叛乱爆发,要求杀了杨贵妃和杨国忠。 可是杨贵妃杨玉环毕竟是唐玄宗的宠爱之人,可朝臣们又咄咄逼人,貌似不杀了杨玉环和杨国忠就不会再继续前进,这时候唐玄宗就犹豫了,他在犹豫到底该不该杀死杨玉环。 可是在他犹豫的期间,朝臣们可不会犹豫,一致认定就是杨玉环导致安禄山和史思明造反的,这个时候唐玄宗就还在犹豫,朝臣们便心生弑君的念头。 可是这种念头被身为护卫军将领的李越发现了,他立马就上报唐玄宗说,要是在不杀了杨玉环,恐怕朝臣们就要造反了。 唐玄宗一听就慌了,顿时也就顾不得什么了,连忙派了个叫高力士的近身侍卫杀了杨玉环和杨国忠,因此才得以平息朝臣们的愤怒。 可是听说杨玉环和杨国忠并不是真的被杀死了,而是被李越悄悄的给保护起来了。 事后安史叛乱被镇压,唐玄宗回到长安做起了太上皇,因为护送唐玄宗有功,所以李越就被唐中宗封为岐侯,封地在岐地。 唐中宗后期唐皇室越来越衰微,各地军阀纷纷暴起,尤其是在大梁的梁文侯,竟然公开称王,自称梁文王,国号称梁,纪元则是不再使用唐中宗年号,唐皇室则是出动兵力意欲剿灭梁文王,结果反被梁文王击败,此后唐皇室更是衰弱,各地军阀纷纷称王,而李越就是在那个时候称岐王的。 那时候的岐国可不像现在,那时候岐国国力堪比最强大的梁国,可自岐王李越之后,岐国四代乱政开始,国力那是一日不如一日,就变成了今天这样的岐国。 外戚干政,宗室子弟几乎被排斥在外,到了我这里,算是岐国王室宗室子弟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了,肃亲王李义,二弟李方仲,三弟李方启,还有一个远嫁燕国的岐国长公主李妃,最后就只剩下我了。 唐虽早就站在泰和殿殿外等候着我了,似乎在殿外等了很久了,见到我来了,连忙拦住我说道:“王上可算是来了,殿里的朝臣们可是等得不耐烦了,纷纷请求要到寝安殿去请旨,还好被肃亲王给镇住了。” 也是,都要过年了却要召集什么御前朝议,要是我也是个朝臣我肯定也不满意,说道:“肃亲王乃是朝廷重臣,要是都没人听王叔的话了,那这些个朝臣们岂不是都要反了?” 王叔作为朝廷重臣,虽然在朝廷之上并未任命官职,可好歹亲王的头衔也是摆在那里的,当年王叔力战北燕,几近身亡,愣是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把北燕占领的北丹给抢了回来,凡是资格有些年头的朝臣都知道。 王叔征战多年,之后因为负伤不再参与军务,可待在上都城中也没有闲着,每日呈报各地事务奏折最多的便是王叔,因此王叔在宫中威望最高,可是后来太后入宫,王叔与太后的矛盾便一触即发,不可收拾,朝廷政务就不做了,一气之下就辞官回肃王府去了。 可毕竟威望摆在那里,王叔打仗威武,深受北境军中将士们的拥戴,在宫中,现在的好多的朝臣大员都是王叔一手提拔上来的,虽说王叔现在并无官职,可只要说一声,也没谁不会答应。 如若有人跟王叔顶上了,那便说明跟王叔顶上嘴的那个人绝对是新上任的官员。 “王上所言极是,在朝臣们的心里,肃亲王仍是肃亲王,虽然他们已经倒向了太后,”唐虽气息平缓的对我说,“可很多资格老的朝臣毕竟是肃亲王提拔起来的,再怎么说,也会顾及肃亲王的面子。” 我点了点头,赞同唐虽的说法,指了指泰和殿,说道:“走吧,他们也该等得着急了。” 随即唐虽和我踏上泰和殿的台阶上。 “宣同邧郡守方天庄觐见!”一个太监在御阶下大声喊道。 这泰和殿里早就已经聚集了朝廷的文武大臣,正在吵吵闹闹的,都在讨论着说,这大过年的突然召集什么御前朝议,有什么大事可以惊动朝廷的? 也有人说会不会是北燕打过来的,王上着急,所以召集我们前来商量? 只有王叔和钟世铭以及魏乾三个人站在一起,王叔在御阶下不停的徘徊,似乎是在担心着什么,也是,这件事我事先并未通知王叔,王叔心里也许也会认为真的有什么大事了。 钟世铭则是直挺挺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面无表情,一句话也不说,而魏乾则是在钟世铭的后边左看右看,似乎异常兴奋。 这时候,殿外就进来一个身着朝服的朝臣,这人就是方天庄,小步跑到殿前,跪下扣头说道:“臣同邧郡守方天庄,拜见王上!” 这与方天庄几个月不见,我怎么感觉他似乎老了许多,头发都变得花白了,我说:“方大人免礼,起来吧。” 说着方天庄就站了起来,然后看着我,随后就退到王叔他们几个那边去了。 虽然在事前并未跟方天庄说过要如何在朝堂上进行,不过方天庄毕竟也是个统管一方的郡守,有些东西一点就通,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况且昨日他就住在中庭处,钟世铭跟没跟方天庄说没说什么我不知道,可要是魏乾不跟方天庄说起这件事,那我可就不信了。 魏乾这个话唠,碰到哪个关键人物他都得话唠一下,兴许昨天夜里他已经跟方天庄说过今天要如何进行了。 因为太后还是称病不来上朝,所以朝堂上该如何进行就可以忽略太后的存在了,就算太后事后才发觉到事情的不对劲,可那时,就已经晚了。 唐虽转过头看了我一眼,虽然我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意思,可我还是冲她点了点头,然后站了起来,绕过御桌,站到御台前,看着下面的朝臣们说道:“本王今日突然召集御前朝议,也是因为今日便是休朝的最后一天了,众爱卿有什么事可以散朝再说,可接下来本王要说的事,可真是大事。” 这番话说得殿中的朝臣们疑惑不堪,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是会不会梁军发兵西进了,也有的说是会不会是北燕发兵南下了,朝堂顿时沸腾,而我在朝堂沸腾的情况下,看到了站在后排沉着的御史于向冉。 他才是今天的关键人物! 这时候王叔也不由得变得疑惑起来,皱着眉头不说话,就在原地听着其他朝臣议论纷纷。 魏乾则是站在钟世铭旁边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只见魏乾一口一个唾沫的说着,钟世铭还是板着那块冷若冰霜的脸一句话也没搭理魏乾,就那么静静的站着。 “这次御前朝议,召集众爱卿们前来,”我看着下面说道,“一起商议一番,如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诸位尽可提出来。” 说完我便回到王座上坐了下来,旁边的方天庄则是小跑到殿前,突然就跪了下来,从袖子里掏出来一份公文,大声说道:“臣有奏本参上!” 随即殿下的唐虽接过方天庄的奏本送到我的手里,我打开公文一看,按照公文上所述的就念了出来:“具本参上,弹劾兵部伪造同邧郡兵籍花名册!” 我说话的声音很大,不过内容更是敏感,一下子朝堂上便顿时安静了下来,鸦雀无声,只听见有朝臣在下面小声支支吾吾的说道:“什么?弹……弹劾兵部?” 一下子朝堂便立即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