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历史 >>重生大明之秦王 >>第一零三章 发兵
成都五大卫所指挥使,以及二十六名千户全部到达朱樉所在位置。 在三十一名军官面前,普亮先是为朱樉介绍了一下身份。 “末将叩见秦王殿下。” 军官们自然不认识朱樉,如今听到普亮的介绍。都是一震。 可礼数,总不能少。 先行过礼,普亮接着道:“此次殿下来成都,是为了主持平定眉县叛乱,尔等需听命行事。” 普亮也是人精,他不提朱樉有没有奉皇命。而是直接告知众人,以后都是朱樉做主。 军官们也不是白痴,有了普亮这句点拨。都是心知肚明。毕竟普亮在成都不是一天两天。 他们中间有多少是普亮的人,普亮的心腹。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明白。 “谨遵王爷军令。” 军官们立刻表面态度,为朱樉马首是瞻。 朱樉可不在乎口舌之事,他说道。 “此次平叛,本王要求你们不可小视乱贼。经过三次失败,你们也应该正视面对反贼。” 尊重对手,才是尊重自己。 哪怕他们是乱民,是反贼。 轻视他们,那就等于找死。 而且,以彭普贵为首的反贼。可不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是老百姓,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夺取县城。真以为每个县城的千户驻军是闹着玩的? 驻军的千户,或许面对真正战争是软脚虾。可是面对百姓,他们却是冲进羊群的狼。 朱樉也想过,眉县驻军。 用普亮的话说,全军覆没的风险更大。能将驻军收拾,估计也离不开里应外合。 “之前普亮将军所布置的剿灭方案,本王看过。非常不错。” 朱樉先是在下级军官面前,对投桃报李的普亮给予一番肯定。 接着,朱樉有给了四川驻军一颗定心丸。 “本王这次前来平乱,从河西带来的十万铁骑已经奔赴眉县。你们要做的,就是尽快组织起来。收拾叛贼中的漏网之鱼。” 朱樉的话,让所有军官再次一震。首先他们和普亮一样,根本就没有听到过朱樉口中十万大军的任何消息。 其次,朱樉的意思很明确。只是让他们跟在大军身后捡漏。 对朱樉口中的大军,他们是毫不怀疑。 毕竟这种事情,很快就会证明。朱樉也不可能打自己的脸,说假。 “紧尊王爷军令。” 说实话,他们还真不想打仗。人都是有惰性,太平已久,不想打仗也正常。问题是他们根本不自信,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打不打的赢。 毕竟已经在普亮的调度下,三次围剿已经失败。 “好,本王军令。按照之前下发的作战计划,即刻出兵。” 朱樉并没有对四川驻军进行人事调整。因为他虽没有领过兵,但他也知道,临阵换将是大忌。 “遵命。” 所有军官领命而去。这次有朱樉带来的大军开路。他们的胜利热情也被点燃。 朱樉目送集结好的大军,以两路发兵眉县。这才对普亮说道。 “普大人,你安排一下成都的防御。我们也尽快出发吧!” “王爷不留守成都?” 普亮一惊,以朱樉的身份。根本没必要,参与围剿乱民。 之前或许担心成都出兵战事不利,可是有朱樉带来的边军。普亮早已是高枕无忧。 如今听到朱樉不在成都享受,却要翻山越岭追击穷寇。普亮很不解。 “留在成都干什么?” 朱樉反问。 “本王来此剿贼,可不是享乐。” 脸露不喜之色,朱樉道。 “普大人,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保证抽调大军的成都,不会被叛军钻了空子。” “臣明白。” 普亮不在多言,在多说。他估计朱樉就要开骂了。 普亮去后不久便返回。并将成都防御之事,在去眉县的道路上,细细说与朱樉听。 朱樉摇头不听,只对普亮道。 “本王不看经过,只看结果。如果成都丢了,普大人还在自谢天下吧!” 普亮一惊,心中暗道。 幸好自己将看家护院的老本都拿出来了。再加上把四川都指挥使司同知留在成都镇守,又将一万精兵交于同知。普亮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他非常自信。 其实他的左右手,四川都指挥使司同知。早就建议过,剿灭乱贼必要给予雷霆一击。 可普亮因为大意,三次出兵都是三千兵力的缘故。才使官军失败。 如今有十五万大军进剿乱贼,普亮已经在马上开始想着以后,该怎么应对战后朝廷对自己的追究。 一直跟在朱樉与普亮身后的文士装扮之人。 见普亮坐在马上沉思,便拍马上前两步,赶到朱樉身边。 “大王。” 这文士自然是刘琏。 “大王,臣一直困惑。为何大王不任命各路大军主帅?” 朱樉的做法,不止刘琏不解。包括普亮在内的很多军官都不解。 朱樉对四川驻军的剿贼命令与五万亲兵一样。都是在普亮制定的军事计划上,按照千户为独立单位进行。 “刘先生不懂是吧!” 朱樉就一直在等,等刘琏提问。古代文人又如何?神机妙算刘伯温的儿子又是谁?一样看不穿本大王的计谋。 刘琏点头,不可否认。朱樉的做法看似胡闹,可刘琏并不认为朱樉是个傻子。 以千人单位进行十万兵力的战争,怎么看都会因为指挥的问题,陷入被动的境地。可朱樉偏偏就这样做了。 “请大王赐教。” “赐教不敢当,只是刘先生应该忽视了一个很客观的问题。” 朱樉笑着说道。 “先生应该知道,眉县以及周边各县都属于山区!” 刘琏疑惑,他当然知道是山区。可是眉县这样的山区,准确的定义应该是丘陵地区才是。 可是山区又如何,刘琏明白了一些朱樉的想法。虽然不能进行大规模会战,可兵力布置,最少也应该以卫所为单位。五六千人才合理。 将自己的想法,看法全部说给朱樉听。 朱樉大笑:“先生说的有理。可先生不知道,本王的五万亲卫从组建的那一天起,就与大明所有卫所官军不同。” 一个卫所,五千六百人作为独立战斗单位很合理。 可是朱樉的亲兵,是职业兵。不是大明一边劳作,一边训练的卫所官兵所能比拟的。 以千户为单位,在山区作战。既不会因为受到偷袭埋伏遭受巨大伤亡,也不会因为兵力少,而出现全军覆没的威胁。 因为朱樉还有一条命令。不得在眉县方圆五十里外,进行作战。 只这一条,五万军队洒在中间。他们的相隔间距,也不会很远。求援,也只在旦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