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D 收藏网站
完本小说网 >>言情 >>贞观匹夫 >>第386章 百丈清规
“南朝四百八十寺,忒夸张了吧?这是在吹牛皮吗?南朝痴迷佛家不假,也没那么夸张吧?” 在一片寂静的回味中,长孙无忌肆无忌惮的声音打破了平静。 好,讨厌! “四百八十寺,非但没有夸张,还有遗漏的。”王恶摊手。“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乃有七百余寺。” (摘自清朝刘世琦所作《南朝寺考·序》。) 长孙无忌浮夸地倒吸冷气。 “老夫不信!礼部,建康有多少寺你们应该是有纪录的,让祠部司查!当年七百余座佛寺,如今只要还剩二百座,算老夫输!” 这一下,让芙蓉园哗然。 听说,当年赵国公与蓝田侯是有点过节的? 赵国公这是借机在下蓝田侯的颜面? 尉迟恭、秦叔宝想起身为王恶辩解几句,却不知从何说起。 程咬金端坐不动,面容却有几分古怪。 王珪满头大汗。 天本来就够热的,这二位一起争执,偏偏礼部祠部司还就是两大之间的小,倒向哪头,以后都有小鞋穿的。 倒是可以考虑转行去卖小鞋。 祠部司郎中沈煅一脸的络腮胡子,看上去像个武将,与礼部这个衙门感觉不搭调。 沈煅的禀报倒是一板一眼的:“大唐的寺庙,三千六百六十五座,其中建康现存寺庙二百三十七座,僧尼多达三十万之众。” 众皆哗然。 大家知道现存不少寺庙,可绝对想不到会有那么多! 三十万僧尼,似乎比周武帝宇文邕强令三百万僧尼还俗的数目少,可汇聚起来也是足够让大唐动荡的力量。 “其中,建康之地,一村居然有三庙!” 长孙无忌作叹息状:“好吧,老夫失察了。不过,大唐居然有如此多的僧众,不事生产、不纳税、不服役,俨然国中之国,大唐岂能长久?” 这会儿,多数人才反应过来。 啊呸! 之前这俩人对撕的架势,是为了此事做铺垫啊! 还耶耶票钱! 甚? 没买过票? 那没事了。 “赵国公,百姓有信奉佛祖的需求,额们似乎不适合管。” “是呀,方外之地,理应宽容一些。” 长孙无忌闭嘴,目光挑向王恶,意思明确:后面的,你小子唱独角戏吧。 王恶站出来,目光锐利地盯着那些喋喋不休为佛家辩护的官员,盯到他们浑身发毛,盯到他们讪讪地住口。 “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大唐的子民,说是信佛礼道,其实,最信的,还是自家的祖宗,” “那么,问题来了,为甚会有那么多官员为佛家求情呢?纯粹是为了信仰?这话哄孩子呐。” “注意一个问题,免徭役、免税赋。只要一个寺庙有僧人,就可以无限制的免税赋,啧啧,连本侯都想削发了,然后把整个大唐的土地全部归于本侯名下,看看大唐以后拿甚么养兵。” 王恶的毒舌让人面色剧变。 王恶这话直指一大弊端——投献。 同时,也是在指责这些官员以弄到的土地挂靠寺庙名下。 在后世,有一个专业的词形容——洗钱。 “臣请陛下赐纸笔。” 王恶的请求李世民自然毫不迟疑。 王恶挥毫疾书。 《百丈清规》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理。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这是后来的禅宗整理出的清规戒律,倚仗《百丈清规》,禅宗避过了几次大清洗。 沈煅如痴如醉的看了一遍,摇头晃脑的吟诵了一遍,顿时奉为圭臬。 “蓝田侯,下官,下官请求,将这《百丈清规》纳入祠部司,奉为度牒考核的必试项目!” 王恶大笑:“可以,不过,你得推荐他们到三味书屋买《百丈清规》。” 沈煅当然知道三味书屋是王恶岳丈的产业,自然不介意投桃报李:“下官会让人查验各寺、观,是否购买了足够的《百丈清规》,购买的《百丈清规》没有三味书屋印记的一律无效。” 这就是权力的好处,让你低头你就不能抬头。 作为佛道的直属上司,祠部司有底气说这话。 所谓县官不如现管。 李世民点头:“既然王端正对方外之地颇为了解,就说说你的看法吧。” 王恶拱手:“既然如此,臣就斗胆说说。僧尼免徭役,这一点可以继续,无关大局;免税赋,这一点却必须重新商榷,方外人士有一定免税的权力,可以,但必须限死了人均免几亩地的税赋,超出部分正常征收税赋。” “否则的话,就像臣刚才的玩笑,把天下的田地全部投献到一人身上,大唐的军队谁养?” “寺庙之中供佛像,可以,泥胎木偶。不允许将钢铁用于铸神佛。” “自耕自给的寺庙、道观,免税赋的田亩数可以适当放宽。” “祠部司应每年安排一定人手下去查访,看看各处是否有不法之事。” “限定每县允许存在两个道观、两个寺庙,三都(长安、洛阳、太原)可适当放宽,亦不许超过十个,多余的僧道,要么还俗,要么去静海府、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新罗府、百济府发展,要么送去高句丽、倭国、吐蕃发展。” 芙蓉园内一片惊呼。 宽仁大度王端正,下手太狠了! 按他这搞法,天下三千多寺庙,十不存一啊! 道家可能连带着会有一点损失,却可以忽略不计,反正道士们道观少、人数也少,还多数是自耕自用。 佛家是哪里得罪了宽仁大度王端正? 没听过他的名号么? “陛下,臣抗议!” “臣抗议!” 一溜的大臣站了出来。 寺庙这玩意儿,如果不涉及利益,谁愿意管他去死? 说得好像在家就不能烧香拜佛一样。